科普
KEPU
核工业
发布时间:2025-01-16
打印
{{ isAudioPlay ? '暂停播放' : '播放声音' }}
放大 缩小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改革开放激发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无穷活力。但能源问题成为当时困扰国家发展的重要瓶颈。为满足发展需求、顺应时代潮流,核电产业逐步崛起。
  1985年3月,秦山核电站正式开工。1991年12月15日,秦山30万千瓦核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秦山核电站就像一支报春曲,奏响了我国核电事业的春天。
  1994年,大亚湾核电站建成投产,这是中国大陆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商用核电站。通过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实践,中国核工业人边干边学,逐步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设计、建造能力的成熟核电队伍。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火如荼,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不断对核电产业提出新要求,核电产业升级换代迫在眉睫。
  打造自主三代核电一直是中国核工业人的夙愿。在充分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华龙一号”应运而生。2015年5月7日,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在福建福清开工,2021年1月30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整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型号,首堆设备国产化率达88%,实现了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堆内构件等关键设备在内的411台设备国产化,迈出了我国实现三代核电技术与设备独立自主发展的重要一步。
  2023年2月,“华龙一号”海外首个项目巴基斯坦卡拉奇K-2/K-3两台核电机组正式全面建成投产,充分展示了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性。目前,“华龙一号”国内外在运在建机组总数达到33台,已成为全球在运在建机组总数最多的三代核电技术。
  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在运和核准在建核电机组装机约1.13亿千瓦,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核电大国。围绕核电产业,我国核工业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优化国家能源结构、带动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