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600米处能量存储转换
发布时间:2025-01-29

打印

{{ isAudioPlay ? '暂停播放' : '播放声音' }}
【
放大
缩小
】
600米深度、300MW单机功率的条件,对地上部分的适配器要求非常高,研发团队还要设法减少盐分对管柱、叶片的侵蚀。“在这个项目中,团队首次使用了压裂连通井来储存高压空气,将盐穴沉渣空间利用理念变成了工程实践。此外,团队还首次提出并研发了高位注气—低位排卤等一系列新技术,高效利用了孔隙储气,建成了具有70万方左右的地下储气空间,保证30万千瓦机组的正常运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杨春和说。
“能储一号”能实现单机功率大幅跨越的“杀手锏”之一是储换热球罐。“能储一号”的储热系统核心装备单罐直径19米、重量500吨。在此之前,国内还从未有过适用于压缩空气储能频繁储换热工况、储热温度能达到180摄氏度以上的大型球罐。
“球罐施工难度极大,为预防在焊接过程中球罐发生变形,必须由12位技术精湛的焊接工程师同时施焊,才能保证焊接平衡。”中国能建集团装备有限公司负责储换热球罐生产的工作人员回忆道。
“‘能储一号’能够每天蓄能8小时、释能5小时,使用寿命长达30年以上。其每年将节约标煤15.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1.1万吨,可有效应对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间歇性和随机性问题,电力调峰能力是同规模火电机组的3倍,是新能源发展的‘最佳拍档’。”中国能建首席专家,数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万明忠表示,以“能储一号”为代表的新型储能具有长时间、大容量、强构网等特性,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将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新能源消纳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