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KEPU
食品如何全链条保鲜?
发布时间:1899-12-30
打印
{{ isAudioPlay ? '暂停播放' : '播放声音' }}
放大 缩小
  由于人们对于食品新鲜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由“长保”逐渐变成“短保”,这对锁鲜技术、冷链技术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确保一个“鲜”字,河南华昱控股有限公司作为我国肉类产业链运营商,与河南省科研院所开展人才合作、技术协同,通过“库(冷藏库)、车(冷链车)、园区、平台”构建华源供应链,支撑起许昌国际农产品物流港。作为其中的科技带头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教授邹建介绍,物理锁鲜技术不仅仅是降低冷链温度,还包括控制磁场、微波、电场耦合等技术的复合应用,进而实现保质、护色、增脆。   然而,实现从商超到家庭再到餐桌“最后一公里”的全链条保鲜,仍是食品行业目前面临的一个技术问题。“从食材获取、制品加工到产品运输、进入商超,再走进千家万户、走上老百姓的餐桌,这种全链条的物理保鲜技术,是目前冷链短保质期食材食品实现锁鲜、降低营养流失的难点。”邹建告诉记者。   新鲜与安全并重   食材鲜,食才鲜。食品新鲜的源头是食材,因此要强化对食材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监管。   记者在调研采访中发现,肉类制品生产的源头企业,都把食材的安全、新鲜作为重中之重。“食材是否含有铅、汞等重金属元素,是否有农药、兽药残留甚至非法添加剂等,是检疫的重点。从入场到出场,要经过18道检验工序。”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霄告诉记者,目前对肉制品的检验手段主要靠大型精密设备。   得益于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手段,质检人员只需将生猪、面点、油脂等食材提取物,在蓝色、红色、黄色的试剂液体中搅拌、加热,其中的微生物含量、新鲜度、酸度、营养元素、能量、脂肪等就能很快测算出来。   对于食品行业面临的诸如新鲜、安全等普遍问题,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李贵仁告诉记者,用信息化、数字化赋能,积极推进行业关键技术创新和生产工艺的高端化改造是必由之路。   从“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近年来,河南省推动农业产业链式、盟式发展,打造万亿现代食品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万亿级支柱产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