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抗逆杂交小麦品种“京麦189”、绿色种植、农业机器人……10月25日,在以“新质生产力、农业新未来”为主题的第31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杨凌农高会”)开幕上,中国农业科学院组织遴选的100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和1000项优秀农业科技成果隆重登场。
“而立之年”向“新”出发
连续参加了17届杨凌农高会的“苹果达人”刘镇,今年又有了新收获。他带来的“瑞香红”苹果因其色泽艳丽、香甜可口、极耐贮藏的突出特性,在杨凌农高会的中国好苹果大赛(2024)总决赛上收获了多方赞誉。
在2020年杨凌农高会上,刘镇相中了国产苹果新优品种“瑞香红”,当年以1100万元价格取得了独家苗木生产经营权——这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正阳教授历经20年培育的苹果品种,一度刷新了当年全国苹果新品种转化价格纪录。几年来,刘镇累计在全国推广“瑞香红”苹果种植面积达8万余亩,亩效益是传统品种果园的1倍以上。
“咋能长出好苹果?一靠新品种、二靠新技术、三靠新果农。”刘镇关注的可不只是新品种,还有新的技术和理念。智能植保、智能灌溉、智能分选、农业机器人……今年“逛”会期间,他在各种农业智能装备面前挪不动脚。
“我们现在展示的这款产品是农业植保机器人,它支持开沟、除草、施肥、播种等多项作业,可以解放咱农民朋友的双手。”首届睿抗(杨凌)全球农业机器人应用赛上,杨凌葡园智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洪成正在向评委和观众推介其公司的智能产品。
这也是杨凌农高会首次举办农业机器人领域的比赛。透过杨凌农高会的窗口,记者看到,农业科技正不断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高效和智能。
从农博会到农高会、从“农业科技大集”到“农业奥林匹克盛会”,步入“而立之年”的杨凌农高会用实际回答了“三农”工作的时代之问。
跨越山海奔赴田间
秦岭山上的葡萄园里,“户太九号冰葡萄”再度过2个多月的挂果期,就能产出富含多种生物酶的冰葡萄。在西安高新区展台,西安市葡萄研究所所长纪俭告诉记者,这款葡萄口感香甜、亩产可达6000斤。“相比于大多数一年结果1—2次的葡萄,它一年能结果5次,成熟3次。”纪俭说。
南海之滨的榴莲地里,一颗颗榴莲从打包发货到端上国人的餐桌最多耗时48小时。记者在海南展区了解到,国产“树上熟”的榴莲迎来了规模化上市。“以前咱们吃的都是进口榴莲,现在的国产榴莲可以做到‘树上熟’‘次日达’,口感更加香甜,价格也便宜很多。”海南省鸿翔农业集团优旗投资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徐铭岐说。
从三秦大地到南海之滨、从华夏到万国,如今的展会不仅展示了中国优质的良种、良机、良法等,也为全球优质的农业产品和先进的农业技术提供了世界级的市场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