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海深处流花油田海域,“海葵一号”如同一朵葵花绽放于广阔无垠的海面。这座巨型“海上油气加工厂”倾注了无数海洋工程技术人员的心血,其中就包括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电焊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杨建。
近年来,杨建带领团队研发深水半潜式平台关键焊接技术等40多项工艺。在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百余个重大工程项目的背后,都有杨建团队的身影。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杨建,听他讲述创新海洋工程焊接工艺、为海工装备制造业培养焊接工匠的故事。
立下志向 苦练焊接技术
记者:您是如何进入焊接领域的?您所接受的职业教育对您的成长有哪些帮助?
杨建:我出生在四川省泸县的一个小山村。1992年9月,渤海石油平台制造公司(现中国海油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定向招聘贫困山区适龄青年,我毅然报了名。由此,我走出大山,命运开始发生改变。
入职后,我有幸跟随全国劳动模范刘桂芝师傅学习电焊。刘桂芝是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的第一批女焊工,她曾凭借超高的焊接技术战胜日本的电焊国手,为我国焊工争光。
焊工培训的第一天,刘桂芝师傅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早期,我国主要与外方企业合资进行海上石油开采。当时我们的焊接水平不行,安全和质量意识比较差,一道焊缝经常报检多次,都未通过。因此,外方企业看不上我国焊工的技能。
刘桂芝师傅告诉我们,面子要靠实力去挣,只有我们自己学好了本领、掌握了技术,做出更好的产品,才能让别人刮目相看。
听完师傅的话,我的心里种下了一颗技能报国的种子。我暗下决心: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出个样来!我一定要成为像师傅一样优秀的电焊工,为中国的焊接技术争光!
在师傅的感召下,我一头扎进训练场。那段时间,我心里装的只有焊缝、电弧和熔池。我把自己与工位“焊”在一起,每天蹲马步苦练技术本领。工位上焊花四溅,衣服上满是“筛子眼”,一不小心还会烫出伤疤,但我从未想过放弃。我一直鼓励自己:干焊接基本功很重要,必须天天练、天天学,不怕累、不怕苦。慢慢地,我熟悉了焊接流程,也掌握了各种焊接方法,并逐步成长为高级技师、首席技师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