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小型化无人机的传感器和机载电子设备均比较“脆弱”,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容易出现失灵、失效专用的电子对抗车辆等问题。在受到强电磁干扰时,不但其机载探测设备、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会受到影响,预定的任务难以完成,还有可能因接收不到指令、计算机“死机”、飞控软件输出的参数出现错误和偏差而失控坠地。对敌无人机实施电子干扰时要注意采取综合的战法,多个技术措施并用,多种战术手段并举,连续地对目标进行高强度、多频段、大功率的电磁干扰,不给敌机喘息之机,以取得最佳的电子对抗效果。
在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军队就曾用此法搞下了一架“先锋”型无人侦察机。当时,这架美国海军发射的无人侦察机正在南联盟境内往返飞行,肆无忌惮地实施侦察作业,企图搜寻到南军的地面目标。南联盟的防空部队对其实施了强电磁干扰,该机的通信系统立即中招,完全失去了与美军航空母舰的联系(舰上设有无人机控制站)。
于是,它就像一个没头苍蝇似的盲目乱飞,直至燃料耗尽而坠毁。用网络攻击软件“毒死”无人机许多军用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系统、导航定位系统、通信联络系统、数据传输系统以及任务系统等设备都要依靠地面站、网络平台和机载计算机来掌控。
一旦“大脑”中毒、“神经”麻痹,便会导致“眼睛”失明、“耳朵”失聪、“手脚”失灵,从而造成严重后果。目前,针对无人驾驶军用飞机、无人驾驶装甲车辆、机器人士兵的出现,一些国家正在积极开发能够与之抗衡的先进的探测系统、电子对抗系统以及袭击敌方网络的“黑客”手段和破坏计算机软硬件的“病毒”武器。20世纪90年代,美国空军信息战中心的“黑客”就曾打入美国海军驱逐舰上的巡航导弹的导航控制系统,使之“失效”。2011年11月,美国《连线》杂志等媒体报道说,美军的一些在海外执行任务的无人驾驶侦察/攻击机的计算机系统已被“黑客”侵入,感染了不“捕食者”无人机的计算机系统有可能被植入了“键盘记录木马”病毒知来自何处的电脑病毒。
它们接收到的每条指令、每个信息都可能被外人窃取。这些病毒是于9月中旬在内华达州克里奇空军基地被发现的。该消息一经披露,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受到了各国军界的密切关注。据网络专家推测,这种名为“键盘记录木马”的病毒,是通过84计算机硬盘和可移动存储设备传染给美国内华达州克里奇空军基地的电脑系统的。尽管中大型的长航时无人侦察机远在万里之外的伊拉克、阿富汗、也门、利比亚等战区活动,但它们受控于美国本土的地面操作人员。当空军基地的无人机“驾驶员”、传感器控制员利用卫星通信系统向这些无人机发出一系列的飞行指令和任务指令时,每个键盘动作都会被病毒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