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红旗”2号地空导弹打147系列无人机,有一定的射击条件要求,航路捷径越小,射击效果越差,甚至弹上的无线电引信与战斗部的配合都有可能出现问题(航路捷径是指以地空导弹发射阵地为中心,到空中目标航迹投影线切线的垂直距离,是确定导弹能否发射的重要参数)。这与打U-2侦察机的情况是相反的。
特别是当航路捷径为0时(空中目标正对着导弹阵地飞来),147系列无人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会变得更小,制导雷达跟踪目标的起伏误差也更大,弹上的雷达引信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亦进一步减弱,加之实施正向迎头攻击时,导弹与目标相对飞行的速度增高(类似于3-1),引信与战斗部的配合会更差。因此,航路捷径为0时不宜采用此种拦截的方式。而当目标背离导弹阵地飞行时,射击条件将明显改善:导弹与目标的相对飞行速度骤然减小(相当于3-1),二者的相对速度降至正向迎头攻击时的一半左右,此时,引信与战斗部的配合较好,杀伤概率也会有所提高。
经过全面、认真的分析与研究,指战员们总结出了这么几条射击“火蜂”系列无人机的基本打法:首先,在航路捷径较大的条件下,可使用“目标临近发射,临近遭遇”(迎击作战)的方式拦截空中目标;其次,在航路捷径为0或接近于0(千米)时,可采取“目标离远发射,离远遭遇”(尾追射击)的方式拦截敌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最后,在航路捷径较小的情况下,可选择“目标临近发射,离远遭遇”(迎击、尾追)的方式拦射147系列无人机。
为了比较精确地掌握射击数据,空军第二高炮指挥部还特地请七机部某研究院的科研人员详细计算了在打击处于不同飞行高度、飞行速度、航路捷径的无人机时,“红旗”2号地对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相关射击数据,并下发部队使用。我地空导弹部队各营根据这些研究成果、计算数据,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设伏地区的环境和作战特点,积极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培训和演训。
经过严格的战前练兵,三营指战员们基本上掌握了打敌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的作战方法、操作程序、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就等着一试身手,给来犯之敌迎头痛击了。大显身手1967年9月17日11时37分,地空导弹第三营收到远方敌情通报:在位于该营阵地南方300千米的北部湾海面上空,发现小型飞行器1架,航向正北,高度19000米,时速750千米/时。
从航迹推测,该机正笔直地飞向三营阵地。11时46分,敌机距离我防空导弹阵地还有240千米时,营长李洪泉下达命令:指挥所和部队进入一等战斗准备。11时50分,我843雷达在距离导弹阵地178千米处发现目标,三营的制导雷达根据843雷达测定的目标诸元以静默的方式对其进行跟踪。
目标机继续直线前行,当它与三营阵地相距106千米时,营长李洪泉下令:“三发导弹接电准备。”当敌机距我阵地94千米时,营属警-11雷达发现目标。从敌机的高度、速度等目标诸元以及其信号特征较小、较弱、不稳定等情况判断,基本上可以确定,来者是一架美军的高空无人驾驶侦察机。
当敌机飞至距离三营阵地48千米的上空时,营长李洪泉下达了“接通发射架同步”的命令。敌机飞抵到距阵地45千米的地方时,营长下达了“打开制导雷达天线”的命令。引导技师郁士贤迅速打开制导雷达天线的开关,当即在跟踪显示屏水平标线下方发现目标信号。由于目标信号很弱且持续抖动,无法采用自动跟踪的方式,只能手控跟踪。车上的三名负责方位角、高低角和距离的操纵员沉着镇定,平稳地转动手轮,紧紧地锁住目标信号,不间断地对其实施跟踪。
“红旗”2号导弹发射升空蓝天谍战敌机靠近到距离三营阵地大约40千米的范围时,“红旗”2号兵器的制导雷达转入自动跟踪状态。此时的目标信号虽有所变强,但仍在抖动,起伏较大,且信号不圆滑。12时01分,敌机飞至距阵地35千米的位置,测得的航路捷径为17千米,具备射击条件。
于是,营长李洪泉下达了射击决心:“三点法,导弹3发,迎击27千米发射。”当敌机与三营阵地接近到32千米时,目标的雷达信号进一步增强,信号特征比较圆滑整齐,制导雷达进入稳定的自动跟踪状态。12时02分,敌机离三营阵地只有27.5千米了,营长李洪泉果断地下达了命令:“发射!”早有准备的引导技师郁士贤立即按下了发射按钮。3枚“红旗”2号地对空导弹间隔6秒连续腾空,直对着目标机冲刺过去。此时,不知大限将至的这架美制147H型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毫无反应地继续以稳定的航迹向北飞行。
随着一声巨响,该机被尾追而至的“红旗”2号导弹打得凌空爆炸,其残骸坠落在三营阵地西北方向18千米处。人民空军地空导弹部队第三营进驻机动设伏阵地只有短短的11天,就抓住战机,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采用第三种射击无人机的作战方法,一举击落进犯我国领空的美军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
这一战果意义重大,不仅书写了世界防空作战历史上新的一页,他们打下敌喷气式高空无人机的经验也成了我军的宝贵财富。在此之后,1968年3月22日,空军地空导弹部队第二营在广西宁明;1969年10月28日,地空导弹部队第六营在广西南宁(武鸣)也相继射下了两架“火蜂”(147H和147T-17型)高空无人侦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