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EXPLOE
U-2型侦察机失败原因
发布时间:2024-12-22
打印
{{ isAudioPlay ? '暂停播放' : '播放声音' }}
放大 缩小

洛克希德公司为美国中央情报局倾心打造的“雄蜂”超声速飞行器以及“前辈碗”计划就此画上句号。2009年,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60周年,空军领导机关决定在中国航空博物馆举办一届空军装备展。

笔者有幸参与了此次展览的筹划、设计和布展工作。当年11月初,在航空博物馆新建的综合展馆即将对外开放之际,其战史及装备阵列厅内突然新增了一个体量不大,但颇为引人注目的展品-美制D-21B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的部分残骸。这一举措表明,尘封多年的“雄蜂”无人机坠落中国境内的事件终于解密。此款至今仍属尖端的无人驾驶侦察机现在已存世无多,少量的D-21B因此而成了航空文物中的珍品。

在中国航空博物馆主展厅内陈列的这个无声的特殊文物,不但向观众、来宾和新闻界披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秘闻,同时也勾起了业内人士对那段历史无尽的反思。D-21残骸U-2大概是迄今为止知名度最高的战略侦察机了。

它一出世便以高超的“技艺”惊艳了世界。然而,侦察和反侦察从来就是矛与盾的关系。苏联人绞尽脑汁,多管齐下,最终击落了一架入侵其领空的U-2,从而褪去了它身上的神秘光环。出手不凡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上名气最大的高空战略侦察机非U-2莫属。这位“轻功”卓绝、手段高超的空中间谍“出生”于美国洛克希德公司著名的“臭鼬工厂”。其原型机于1954年开始秘密研制,1955年该计划正式浮出水面。

这一年的8月4日,第一架U-2型侦察机进行了首次试飞。从开发过程看,U-2飞机的研制速度是相当快的。1956年6月,经过不足一年时间的试飞,刚问世不久的U-2就被送上沙场。

虽说是仓促上阵,但它的表现却也不俗,“盗窃”水平颇高,符合洛克希德公司的设计初衷,满足了美国政府和军方的基本要求。U-2侦察机U-2侦察机的主要技术特点是:活动半径大,留空时间长,实用升限高,侦察设备好,具有较强的电子对抗能力。其动力装置为1台最大推力49千牛的J57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后改为J75-P-13发动机)。它的飞行高度可达22800多米,最大飞行马赫数为0.8,巡航速度750~800千米/时,最大航程7000千米,活动半径2800千米,续航时间8.5~9小时。

该机采用自行车式起落架和升阻比很高的大展弦比直机翼,外形酷似滑翔机。其翼展为24.4米,机长15.25米,机高4.82米,起飞质量约7840千克。

由于机翼细长,在地面滑行和在空中飞行时,可以明显地看出翼尖“下沉”和“上翘”的幅度很大,给人的感觉是,其机翼非常“柔软”。这种外形的飞机,高空性能优越,但机动性能,尤其是水平盘旋性能很差。50洛克希德公司在U-2飞机上安装了焦距为915毫米的73-B型航空相机以及录音机、MP型电子侦察系统等设备。机上的自动照相机能把宽250千米、长3000多千米区域内的景物拍成4000张46厘米(18英寸)见方的照片,连地面上奔驰的汽车车型都清晰可辨。

为了保证安全,该机还配备有504B型雷达干扰机,并在某些关键部位涂敷了雷达波吸收材料,尽管其隐身效果并不理想,但它可称得上是世界上最早采用隐身措施的现代飞机之一。单发、单座的U-2侦察机的最大速度虽然不算高,但它飞得很高,22000 多米的升限,不要说米格-17等亚声速的战斗机和一般的高射炮对它无能为力,就是早期的超声速喷气式战斗机,都对它鞭长莫及。

因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它们执行起间谍任务来,简直是肆无忌惮。早期的U-2侦察机在冷战期间,这种配属于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空中特务”常常利用其航程远、升限大、续航能力强等长处,多次窜入苏联、古巴以及东欧等国家的领空实施战略侦察。1956年6月20日,U-2侦察机首次执行情报刺探任务。

美国飞行员卡尔·奥弗斯特里特按照精心策划的路线,从空中潜入“铁幕”,拍摄到了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境内军事目标的宝贵图像。2天以后,照片被冲洗出来,并立即送到了华盛顿的情报分析人员的手上。据有关消息披露,从1956年7月至1960年5月,U-2侦察机先后24次闯入苏联领空,对337万平方千米的苏联领土进行了航空摄影,获取了大量的图像信息。

至今,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档案库中,仍保留着U-2飞机带回的近40万米长的航拍胶卷。如入无人之境U-2高空侦察机第一次入侵苏联领空是在1956年7月4日。

这一天,刚好是美国发表“独立宣言”,摆脱殖民统治,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的纪念日。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专程造访了美国驻苏大使馆,祝贺美国建国180周年。赫鲁晓夫与美国大使查尔斯·博伦相谈甚欢,他频频举杯为刚刚动过胃部手术的艾森豪威尔总统祈福,并祝美国人民国庆快乐。然而,赫鲁晓夫怎么也没有想到,就在他与美国大使交谈和碰杯的时候,美利坚合众国利用U-2高空战略侦察机和军用卫星对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实施大规模空天侦察的绝密行动计划,正式拉开了帷幕。1956年7月4日这一天,秘密进驻联邦德国威斯巴登空军基地的U-2高空侦察机奉命起飞,执行代号为“使命-2013”的对苏侦察任务。

U-2起飞后,经过民主德国、波兰,进入白俄罗斯,然后飞往芬兰湾,实现了它对苏联领空的首次穿越。擅闯“铁幕”的U-2“顺手”拍下了列宁格勒(现圣彼得堡)的军用机场和造船厂。赫鲁晓夫离开美国大使馆后,手下人立即将这一突发事件向他做了汇报。赫鲁晓夫听完报告勃然大怒,认为美国人选择当日进行这一无耻的勾当,是有意侮辱他本人。其实,中央情报局的行动不过是个偶然的巧合,因为7月4日这天,苏联西部的气象条件不错,很适合航拍。第二天,U-2也来了,并飞到了莫斯科的上空,但当地的天气情况很糟糕,浓云蔽日,能见度不好,因此,未能收集到太多有用的情报。

该机虽然空手而归,但也没受到什么威胁,可谓来去自如。赫鲁晓夫当时,苏联空军和防空军尚未配备飞行高度达到20000米的战斗机和截击机,在地面防空系统中也没有一种能够击中U-2的武器。面对高空谍影,看得见,却够不着,只能望洋兴叹。一指定输赢不过,正如俗话所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矛就有盾。几年后,随着地对空导弹武器系统、高空高速战斗机的出现,U-2侦察机横行天下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1960年5月1日,一架从巴基斯坦白沙瓦空军基地起飞,侵入苏联领空纵深的美国U-2间谍飞机,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近郊被苏军的防空导弹击落。该机驾驶员弗朗西斯·加里·鲍尔斯少校跳伞后被生擒,从而引发了一场受到世界各国媒体广泛关注的政治、军事和外交事件。5月7日,赫鲁晓夫向全球宣布了此事,美苏关系再度陷入危机。不过,从此以后,U-2间谍飞机再也没有进入过苏联的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