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EXPLOE
中国志愿军的飞机
发布时间:2024-12-22
打印
{{ isAudioPlay ? '暂停播放' : '播放声音' }}
放大 缩小

在活塞式战斗机中,拉-11属于飞行性能比较优秀的机型,但它的问世时间太晚,成为苏联最后研制的一批活塞式战斗机。由于当时米格-15、雅克-17等喷气式飞机已开始试飞和服役,因此,生不逢时的拉-11仅投入了小批量制造,并于1953年停产。后来,一部分列装苏联空军的拉-11被改作侦察机使用。

米格-15是我军当时的喷气式主力战斗机,具有飞行速度高、机动性好、火力强等特点,不惧敌方的拦截,但它们不是专门的空中侦察机,也没有适合其配挂的航空照相侦察设备。那么,这种喷气式战机又是如何完成图像情报收集任务的呢?志愿军空军飞行员自有妙法。米格-15战斗机米格-15实施航空侦察所用的仪器主要是照相枪,而此类照相装置并非用于情报信息采集的装置。

它们一般在机载航炮开火(或进行模拟射击)时才工作,其基本功能是便于事后根据拍摄的胶卷图像对空战射击和模拟交手声名卓著的米格-15战斗机米格-15是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一款比较先进的单发、单座、高亚声速作战飞机。该机的设计工作始于1946年。1947年6月2日,第一架米格-15原型机首飞上天。1948年3月,其生产型投入批量制造。

该机采用头部进气、后掠中单翼、高平尾布局和全金属半硬壳结构。其翼展为10.08米,机长10.10米,机高3.7米,动力装置为1台最大推力达22千牛的pд-45Φ型涡喷发动机。它的正常起飞质量在4700千克左右,最大起飞质量5274千克,低空最大平飞速度1050千米/时,高空最大飞行马赫数为0.91,实用升限15200米,机内燃油航程1420千米,带副油箱的最大航程1960千米,续航时间2小时22分,中低空最小盘旋半径710米,最大使用过载8g,起飞滑跑距离725米,着陆滑跑距离745米。

米格-15主要用于昼间截击作战,但也具有一定的对地攻击能力。它安装有光学瞄准具、无线电台、无线电高度表、无线电罗盘、全套航行仪表等设备,配备的机载武器为1门37毫米口径的航炮(备弹40发)、2门23毫米口径的航炮(备弹160发)。该机可在白天或夜间以及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军事任务,完成截击、护航、侦察和战术轰炸等使命。

与二战期间的活塞战斗机相比,它的性能(尤其是在高空、高速性能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28的过程、效果及战果等进行评估:航炮开火时距离目标有多远?敌机当时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其姿态是什么样的?命中还是没有命中目标?打中敌机后是将其击落了还是击伤了?被干掉的目标是何机型?等等。

由于米格-15战斗机的照相枪位于机头进气口上方,平飞时只能向前“看”,不能向下“观察”。因此,进行航空侦照时必须采取下滑或俯冲的方式。对着要侦察的地面目标直冲下去,并按下操纵杆上的射击按钮,在不开火的情况下,对目标进行连续的拍摄。拍完照片后,迅速拉起,返回至安全高度。空三师7团2大队的喷气式战机飞行员,当时就是采用此种特殊的方式打探椴岛、大和岛、小和岛之敌情的。而拉-11飞机的情况又有所不同。

它们虽然是速度较低的活塞式战斗机,但该型机可在机腹部位挂装专用的航空相机,进行水平俯视侦察。11月2日那一天,空二师4团的拉-11飞机以4机疏开队形,保持计算好的间隔和高度,从敌占岛上空水平通过,实施连续拍照。

由于志愿军空军第三师的米格-15和第二师的拉-11飞机实施空中侦察时,行动突然且采取了快进快出的方式,对方还没反应过来,我军的侦察机便迅速掠过敌岛,顺利地完成了侦察任务。所有的飞机均安全返航,并带回了宝贵的航拍信息资料。这两次航空侦察取得了相当满意的结果,尤其是拉-11摄取的照片,图像非常清晰。

我军技术人员通过判读胶卷,基本查明了敌占岛屿上美军及南朝鲜军队特务武装的军用工事和间谍机构的部署等情况。这为我志愿军空军轰炸大和岛和地面部队登岛作战提供了重要的情报依据,为夺取敌占岛屿创造了必备的先决条件。陆空联合开新篇志愿军总部根据我航空兵侦察到的情报,于11月5日至30日,派出志愿军第五十军一部,并配属部分舰船,在清川江口至鸭绿江口之间的朝鲜西海岸一线,进行了四次渡海作战。

志愿军空军出动轰炸机和歼击机,配合第五十军所属部队的军事行动。这是我军首次实施的陆空跨海联合作战。1951年11月5日夜,我地面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攻克了椴岛。为了巩固登陆战果,第二天,我志愿军空军的轰炸机部队奉命对椴岛附近的大和岛进行轰炸。蓝天谍战11月6日,志愿军空军第八师22团2大队的9架图-2型轰炸机,由大队长韩明阳率领,直奔朝鲜西海岸外的大、小和岛。

在歼击机的护航下,我轰炸机群很快便抵达目标区上空,将全部炸弹倾泻在了大和岛上。此役,共炸死炸伤敌作战科长、海军情报队长以下官兵60余人,炸毁(烧毁)房屋40余幢、粮食20吨、弹药15万发。

由于这次空袭行动突然,各机种配合默契,途中未遇敌机拦截,空八师无一损伤,圆满完成了首次对敌目标进行轰炸的任务。1951年11月29日夜间,志愿军空军第十师28团的10架图-2飞机,在大队长姚长川的带领下,对大和岛实施了第1951年11月6日第一次轰炸大和岛预定航线图二次轰炸。23时17分,图-2轰炸机编队飞抵大和岛上空。

对敌占岛屿周围海面上的美国和南朝鲜海军的舰艇进行了猛烈的攻击。23时31分,10架飞机投弹完毕后返航。这一作战行动给敌人以很大的震慑,在大、小和岛附近海域活动的美国和南朝鲜海军的舰艇被吓得赶紧撤离。这为我地面部队第二天的渡海登岛作战,扫清了障碍。为了配合登陆行动,11月30日下午,空八师出动9架图-2轰炸机,由24团大队长高月明率领,对大和岛等敌占岛屿进行了第三次攻击。

由于轰炸机编队比预定时间提前5分钟进入航线起点,没有联络上护航的24架米格-15机队。当他们到达海面上空时,突遭敌方30多架F-86战斗机的偷袭。面对敌机疯狂的拦阻,联合机群一面组织火力反击,一面保持密集队形,冲破重围,奋勇向目标飞去。通信长刘绍基在受伤的情况下,仍顽强战斗,用机关炮打下美军1架F-86战斗机,开创了我军用活塞式轰炸机击落喷气式战斗机的范例。

在我轰炸机编队抗击着敌机一次又一次猛烈攻击的同时,担任护航任务的志愿军空军第二师4团的16架拉-11活塞式歼击机也在与美军当时最先进的F-86喷气式战斗机展开激烈图-2轰炸机的搏杀。拉-11的性能要比F-86差得多,且敌人在数量上也占有优势,但志愿军飞行员毫无惧色,灵活机动地与强敌进行格斗。

副大队长王天保反应迅速,动作果断,连续击落1架,击伤3架F-86“佩刀”式战斗机。大队长徐怀堂也打下1架F-86,飞行员王勇、刘卓生则各击伤1架F-86。用活塞式歼击机击落敌方喷气式战斗机,这在我军空战史上是首次。在拉-11歼击机的掩护下,我轰炸机群保持紧密队形,继续前进,终于在15时21分,抵达大和岛上空,将复仇的炸弹投向了目标,美国和南朝鲜特务部队的驻地变成了一片火海。

突围过程中,一中队毕武斌机组驾驶的飞机中弹负伤,他们抱着誓死完成任务的决心,毫不犹豫地冲向大和岛,将炸弹投向敌区。由于飞机负伤过重,无法返回而坠海。毕武斌机组壮烈牺牲。当天晚上,志愿军第五十军的攻岛部队渡过大海,迅速登岸,一举占领了大、小和岛,干净利索地摧毁了敌人特务部队的巢穴。此役,我志愿军先后攻占了十余个岛屿,歼敌570人。

通过上述作战行动,志愿军空军和地面部队有力地配合了停战谈判,迫使美韩谈判代表接受了我方提出的原则-以双方部队的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从而达成了第二项议程的协议。轰炸与攻占大、小和岛是我军实施陆空联合作战、航空兵实施多机种协同作战的一次有益尝试,志愿军空军的侦察机、轰炸机和战斗机在此次战役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我军登陆作战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人民空军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