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EXPLOE
欧洲第一只众所周知的风筝
发布时间:2024-12-22
打印
{{ isAudioPlay ? '暂停播放' : '播放声音' }}
放大 缩小

欧洲第一只众所周知的风筝,是在1326-1327年间出现的。正如古代东方的风筝一样,这只风筝显然也是作为进攻性武器而设计的(用于向敌区投放火焰炸弹)。用风筝负重执行空袭任务,甚至靠其载人上天,以打探敌情,这对军事家们来说,的确极具吸引力。但问题是,古代的风筝虽然可承载一定的重物,但它们有能力将一名成年人提升至空中吗?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用风筝载人向下滑翔的情况。公元559年,北齐的君主文宣帝高洋因与一元姓的家族交恶,杀了这个家族的大部分成员,最后只剩下一位名叫元黄头的人。高洋一时兴起,想出了个新花样,他让元黄头与许多囚犯一起,从几十丈高的金凤台上,乘着风筝往下跳,成功者可饶其一命。结果,绝大多数的囚犯都摔死了,唯有元黄头幸免于难,他手执着风筝一直飘至城外,缓缓下降,安然落地。尽管元黄头最终还是被高洋所杀害,但他在人类飞行史上创下的奇迹,却令其名留青史。

乘坐风筝找敌舰不可思议的是,到了近代,西方各国的学者和研究人员虽然对各种载人飞行器已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也熟悉了由东方传入的风筝,但在19世纪初以前,却没有任何欧洲人认真地思考过用风筝载人。直到1825年,一名英国的中学教师乔治·波科克才制成了一只能够吊起一个人的大风筝,其女儿玛莎被缚在这架风筝上,迎风升起90多米。玛莎因此而成为西方国家中乘风筝上天的第一人。

与普通的平面式风筝相比,箱式风筝的气动特性并不一定更好,但它们的结构强度较大,载重物的现代的载人风筝能力也更强一些。1901年,美国德克萨斯州有位名叫科迪的演员,乘坐一具双箱形风筝为英国陆军部的有关人员进行了一次成功的飞行表演,此一壮举令这些军队高官们大感兴趣。即使在飞机出现后,风筝也并未完全失色。一些早期飞机的机翼以及前置或后置的盒型控制面,实际上就是由箱式风筝发展而来的。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科学家们都把它作为一种廉价且有效的运载和实验工具,美国的富兰克林等科学家曾在雷雨天时,用风筝将闪电引入室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海军的潜水艇,常常用线绳牵引着大型风筝,将水手带飞至空中,以侦察敌方的舰船。

这种方法一直延续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二战中德国人的对手,英国皇家海军也曾用风筝载人来监视德国潜水艇的活动。20世纪40年代,英国海军甚至将风筝作为防卫空中攻击的装置配备在驱逐舰上。潜水艇能在海面以下航行,隐蔽性很强,难以被敌方发现,往往能够在对手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对目标发起突然袭击。不过,潜艇也有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