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EXPLOE
刀刃上的好钢
发布时间:2024-12-16
打印
{{ isAudioPlay ? '暂停播放' : '播放声音' }}
放大 缩小

厨刀一般由钢制成。钢是以铁为主要元素,碳含量一般在2.0%以下,并含有其他元素的金属材料。碳含量越高,钢的硬度就越大。这是因为在熔融和锻压的过程中,铁与碳生成了碳化铁。

碳化铁硬度很高,它和铁按比例混合,生成了一种叫作“珠光体”的物质,增加了钢的硬度。

作为厨刀的材料,碳钢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容易生锈。如果在钢里加入1%~30%的铬元素,就变成了不锈钢。虽然不锈钢不容易生锈,但是硬度远没有碳钢那么大,也不适合做锋利的刀。现在比较优质的刀用钢材既含有一定量的碳,又含有一定量的铬,这样既保持了硬度,又不容易生锈。生产商每个系列的产品都有自己独特的含量比例,一般情况下碳含量为0.5%,铬含量为15%,硬度大概在58~62洛氏硬度之间。

那么是否可以理解为硬度越大刀就越好呢?这种理解不完全正确。

花岗岩的硬度很大,但不能做刀,因为硬度越大的刀越容易崩口。硬度只是其中一个考量的因素,另一个因素是韧性,或者说是保持度。这两者一般情况下是矛盾的,何况刀的硬度越大越难磨,要请专人使用几种工具、花费几个小时才能磨好。不过,一般厨刀达到58洛氏硬度就够了。达到这个硬度后,就要更多地考虑韧性。

要让厨刀既保证硬度又具有韧性,需要经过一种特别的工艺热处理。有人说,一把刀的灵魂就是在热处理时被灌注进去的,可见热处理的重要性。

将成型的刀的金属部分加热到变红,然后快速放到室温或低温的液体里,钢的晶体结构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钢里面的碳原子因此稳固在晶格里,刀的机械性能,包括硬度、韧性、弹性等,得到改善。改善的程度取决于热处理的工艺,涉及液体组成、液体温度等因素。比如,现在德国的一些刀具厂采用的深冷技术,是将钢材在淬火后立即冷却到零下一百多摄氏度,以此成倍地提高刀的耐磨性。

除了钢的性能,刀刃的形状也很重要。合适的刃形可以让厨刀在良好的切削感和保持度之间找到平衡点,并适应不同的用途。刀刃的形状大概有三种:蛤刃、V形刃和凹陷刃。你不妨根据它们的形状,分析一下它们的切削感和保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