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EXPLOE
潜水器技术大跨进—“阿尔文”号
发布时间:2024-12-15
打印
{{ isAudioPlay ? '暂停播放' : '播放声音' }}
放大 缩小

为了克服这些弱点,20世纪60年代后出现了新一代潜水器。它们配有电动马达,不仅可以自行下潜和上浮,还解决了水下水平移动的问题。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阿尔文”号(Alvin)潜水器。和其他载人潜水器一样,主舱为三个人(一位驾驶员和两位科研人员)而设计,配有用于采集标本的机械臂、摄像机和照明设备。

“阿尔文”号潜水器属于载人潜水器,能够在水下6500米深处作业,目前已经成功下潜了4500多次。1966年,美国一架B52轰炸机和另一架KC135空中加油机相撞,轰炸机上的4枚氢弹中有3枚坠落在西班牙南部的一个小村落附近,另一枚落入地中海海底。美国海军出动38艘舰艇带着“阿尔文”号潜水器在该地区搜寻,几十天后,终于确定这颗氢弹落在了距离海岸8000米、深869米的地方。借助“阿尔文”号的机械臂,这枚失落的氢弹被成功打捞了出来。

除了海底捞炸弹,“阿尔文”号参与更多的工作是海洋研究,尤其是深海动物方面。科学家一般利用机械臂取样,放在标本篮里。此外,潜水器还配有一个“吸管”装置,当发现新的海底生物时,为了不弄伤脆弱的生命,可以利用这个“吸管”捕获生物样本。据统计,乘坐“阿尔文”号潜水器到深海研究的科学家共发表过2000多篇科学论文。1979年,“阿尔文”号前往大西洋中脊考察,人类首次发现了海底热液现象,并先后发现了生活在热液喷口附近400多种深海生物,有长达一米的红色管虫、无色螃蟹等!1984年,“阿尔文”号潜水器成功地参与了对“泰坦尼克”号沉船的考察。“阿尔文”号上的小型遥控机器人(Jason Junior)还进入沉船内部拍摄了清晰的图片和录像,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公众对潜水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