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技术的时空分辨率都已达到了较高水平,然而,这一分辨率还不足以满足所有的需求。目前通过核磁共振所获得的图像中一个立体像素平均代表着数千甚至数百万个神经元在数秒间的反应,因此,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大脑,研究者还需要不断研究探索更高时空分辨率的磁共振技术。
你觉得意识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
我认为意识是人的脑神经网络发育成型后自发产生的东西,也就是说(意识的)物质基础是神经细胞网络。用喷水池来形容,大脑网络就是这个水池。大脑网络形成后,外界刺激就如同投入喷泉水面的石块,意识就是被激起的涟漪。此外,这个水池是一团活水,暗流涌动,即使没有外界刺激,水面依旧被自身的喷泉激得无风三尺浪。
您认为哪些是脑科学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认为对大脑的探索才刚刚启程,其实每个有潜力的神经科学家研究的方向都是非常有趣的。每个被挖掘出来的新知识都有可能对其他研究方向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对全人类理解神经系统有实实在在的贡献。就我个人来说,首先感兴趣的是脑疾病,比如抑郁症对大脑的损伤,比如由年龄的增长引起大脑功能的下降;接下来就是复杂的脑功能的机制,比如意识产生、比如性别差异在大脑水平的体现、比如梦和幻觉。
如果我们的读者对脑神经科学感兴趣,您有什么建议?
读者如果感兴趣,那么自然而然地就会去阅读这方面的资料、杂志、新闻和微信公众号文章,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我只有一点小小的新想法,既然每个人获取外界信息都需要通过自身的神经系统,那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留心和感受自己的神经系统。比如熬夜后、服药后、饮醉后、失恋后……在这些特殊的条件下,感受自己的心理与平日的“不同”。祝愿有好奇心的读者能够应用神经科学研究的精华来更充分地了解自己,呵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