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EXPLOE
实践你的第一部电影或短视频作品
发布时间:2024-12-14
打印
{{ isAudioPlay ? '暂停播放' : '播放声音' }}
放大 缩小

电影制作往往意味着资金投入、摄制设备和创作团队,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现在就拍摄不了属于你的电影。在没有任何投资、不请演员、没有足够的专业技能的情况下,用家用的电子设备也可以完成一部电影,这里首选的就是纪录片。

纪录片本身是一种高品位的电影形式,但也是热爱电影的新人的入门片。要知道的是,斯皮尔伯格和卡梅隆这些大导演早年都是从摆弄手摇摄像机,拍摄短小的纪录片段开始的。

 

设备

首先是从拍摄设备开始,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只要有视频摄像功能的电子产品,都可以成为电影摄影机。纪录片不像院线里的那些电影,对清晰度有那么高的要求;在纪录片的世界里,粗糙而真实的影像可以获得好评,甚至有些小成本电影故意追求“伪纪录片”风格。除了智能手机,你也可以选择单反相机里的视频录制功能,如果有一部家用DV摄像机那就更好了。当然,建议先把这些设备的视频摄影功能使用熟练后再开始拍摄。

 

构思

接下来,你就可以开始构思你的纪录片了。你可以参考上一篇文章《从“真实”里面找“真相”》里的作者的纪录片制作程序,那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制作方式。纪录片的制作是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这并不是说你有了什么观念,然后去拍摄一些相关的镜头来说明你的观念;而是先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也就是纪录片的题材,然后去观察、记录它们,探知里面的更加深入的道理或规律,最后把这些有条理地剪接在一起,向观众展示。例如你可以陪着家里的宠物犬,观察、拍摄它的活动规律,或者记录下祖父祖母每一天的衣食住行,从而展现这一代老年人的生活状态。

 

摄制

摄制的时候可以从一些片段开始,积累了经验后,才开始尝试自己的“鸿篇巨制”。比如,如何扛稳摄影机,如何取景、选机位和安排景别的多样化,在一个方形框里如何构图,如何控制镜头的推、拉、摇、移,直到如何移动镜头完成一个长镜头。这些都有很多讲究,你可以找一些参考书和样片,边观摩边实践。

有了经验以后,你可以拟制比较大的拍摄计划。有些题材例如成长故事,需要按照时间顺序拍;而有些就可以跳着拍,甚至倒着拍。这是根据所要拍摄的对象而决定的。拍摄计划最重要的就是可执行性,让你能够顺利完成拍摄才行,帮你提前考虑到所有环节,确保拍摄可以完成。拍摄的过程中,你也可以尝试采访下你拍摄的人物,询问他们一些有关的问题。

要注意的是,摆拍不是不可以,但是最好还是在不影响被拍摄对象的习常状态,或者是不被拍摄对象注意到的情况下拍摄。另外,拍摄时录制现场声音也是重要的环节。现场声有时甚至比旁边和背景音乐更重要。事实上,任何优秀的纪录片都有逼真的现场声音。

后期制作

最后,将你所拍摄好的这些视频片段,转存到电脑上。入门级的剪辑软件,可以使用“会声会影”“Movie Maker”等。基本的视频剪接、添加字幕、旁边和背景音乐,这些都可以胜任。更进一步,你还可以尝试“Adobe Premiere”。纪录片制作好后就可以上传到你喜爱的视频网站中。

从观看纪录片开始

拍摄电影的最好老师就是观看电影,没有什么捷径是比静下心来观看几部优秀的纪录片更能获得经验的,真实的影像为每个入带来不一样的收获。自然类纪录片可以选择DEC的纪录片,如《地球脉动》《人类星球》和《生命》。虽然在我们的摄制条件下还无法模仿他们的拍摄方式。但是在基市观念和手法上可以在那里学到很多。

社会纪实类纪录片有时更适台我们模仿,我们不妨先去看看那些在全球主流电影节中获得好评的纪录片:《浮生一日》《寻找小糖人》《难以忽视的真相》《寿司之神》《小可爱与拳击手》等。这其中,《小可爱与拳击手》明显具有“直接电影”的风格。“直接电影推崇的是所谓“墙上的苍蝇”(fuo the wal)风格,意思是拍摄者要像墙上的苍蝇一样。默默地观察事件发生发展,切忌去影响事件,让片中的人物维持自己的生活,当记录者不存在,拍摄时双方也尽量不要交流。是许多导演与影评入所推崇的、极度客观的纪录片拍摄方式。

《浮生一日》又是这其中值得一提的佳作,由导演雷德利·斯科特牵线,联合全球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邀请全世界网民用摄像机记录下2a10年7月24日这一天的生活。制作组得到了来自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的总计近4500小时的视频,用真实的影像承载了这一天不同人们的悲欢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