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了解为什么数字技术能够进入电影领域并且如此繁荣,你需要先快速了解一下不同的电影格式是如何工作的。
电影胶片是将一种感光化学物质涂覆在赛璐珞窄条上,制成了一种曝光后会产生化学变化,显影后会产生影像用于剪辑和放映的长条带状胶片。电影胶片的格式也很多,从8毫米的胶片用于手持摄影机,到70毫米的胶片用来拍摄IMAX电影和一些大预算奇幻片,比如威廉·惠勒1959年拍摄的奇观史诗片《宾虚》(Ben-Hur)。胶片的物理尺寸越大,图像的清晰度越好,因为有更多的空间可以捕捉细节。35毫米是胶片电影的标准尺寸,实际图像的尺寸大约为22毫米×18毫米,具体尺寸取决于胶片的品牌。图像外的地方用于制作图像帧和安装链轮,以供胶片在摄像机中移动。
与胶片电影不同的是,数字电影使用的是一种被称为电荷耦合探测器(CCD)的感光芯片,它可以将入射到片上任何像素点的光强度转换成对应的数字信号。如果你的手机上有摄像头,或者有家用录像机,它们的镜头后面毫无疑问都安有CCD芯片。芯片也有很多尺寸,但不像胶片那样有严格的标准。
摄影CCD芯片刚刚发明时,因其小巧而备受赞誉,它的尺寸相当于16毫米的胶片,这种胶片的图像尺寸约为10毫米×7.5毫米。由于小的感光面积,它可以使用比胶片摄像机更短、更小的镜头。
较小尺寸的镜头也让图像变得非常不同。例如,数字图像的景深(DOF)更大。图像上的这种差异会潜意识地向观众传达出这样一个信号:胶片电影的图像似乎不如数字电影。
但事实上,胶片电影有自己天生的优良血统:赛璐珞胶片上涂覆的化学物质的晶体属性会让胶片电影具有颗粒感,因此影像更柔和。相比之下,数字电影图像看起来显得生硬。
当胶片电影和数字电影并存的时候,数字电影技术追求的是胶片天生就有的色彩自然、图像柔和、明暗宽容度大的“胶片感”。但是,你可能会想,如果胶片电影的质量是数字电影的楷模,为什么人们还急于用数字技术取代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