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那部备受赞誉的惊悚电影《追随》于1998年上映以来,近20年间,克里斯托弗·诺兰已逐渐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彼得·杰克逊、詹姆斯·卡梅隆以及J·J·艾布拉姆斯等知名导演齐名。
诺兰的成名主要归功于他脍炙人口的《蝙蝠侠前传》三部曲。身兼编剧、制片人、导演三重身份的诺兰在这一系列电影中重写了好莱坞院线电影的规则让观众们见识到一部沉睡多时的独家上线电影如何被唤醒,一个广受大众喜爱的角色如何被重塑,一种类型片如何被彻底重构。
但若想弄明白为何不少影评人在写到诺兰时都会毫不吝惜地献上“有真知灼见之人”及“电影天才”等赞美之词,为何他能在作品中对对主题和思想拥有更好的表达,我们就必须先从诺兰少年时对一部低成本科幻电影的沉迷说起,40年前,正是这部电影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风暴。
1977年时,只有7岁的诺兰平生第一次看到了乔治·卢卡斯那部颇具颠覆性的大片《星球大战》(该片之后被重命名为《星球大战4:新希望》)。正是这部电影让诺兰意识到电影也可以拍得如此动人、如此卓绝。诺兰说
“当我看到《星球大战》的那一秒起,我的脑海里便只剩下宇宙飞船和科幻小说了。”
诺兰首部长片《追随》讲述的是一个男人在伦敦四处追随形形色色的陌生人,直到被其中一个被跟踪者识破的故事。这部影片奠定了诺兰非常规式的电影叙事风格。整部影片运用非线性叙事,剧情随着时间的流逝切来切去。两条平行交替的叙事线在靠近结尾处交汇,使故事出现意料之外的大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