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亿年前,太阳在一团旋转的尘埃和气体中诞生了。最初,在现在太阳所处的区域附近,一颗、两颗,甚至十几颗超新星爆发了。爆发释放了强大的辐射和冲击波,并抛出了那些恒星中的重元素(氢和氦之外的所有化学元素)。这些“元素雨”和那个区域中原有的混杂着尘埃的气体分子云混合在一起。这一锅“粒子汤”在辐射和冲击波的挤压下,变得更加稠密。然后,一场引力的舞蹈开始了。
一切物体都相互吸引。当气体密度变得足够大时,就开始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坍缩,变得更加稠密。气体密度越大,引力就越强。引力越强,就有越多的材料被拖入坍缩的气体云的中心,逐渐形成一个稠密的核心。
气体被压缩得越来越稠密,温度开始不断升高,便形成了原恒星。引力使原恒星的核心变成了炽热的熔炉,在这里,电子从原子中逃出,气体变成了等离子体。不断升高的温度把能量赋予被剥离了电子的氢原子核,令它们运动得越来越快。核心的温度越来越高,当温度接近1500万K时,原恒星的舞步发生了变化。
氢原子剧烈运动,其原子核终于克服了彼此之间强大的静电斥力,碰撞、融合在一起,形成氦原子,这就是核聚变。核聚变终结了引力之舞,宣布了原恒星阶段的结束。同时,碰撞中的原子核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从新生恒星的核心向外迸发,形成辐射,发出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