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望远镜诞生之前,人类眼中的银河只是一团发光的云雾。当伽利略把望远镜指向天空时,他惊讶地发现银河实际上是由密密麻麻的恒星组成的。
到了18世纪末,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Wilhelm Herschel)开始通过恒星观测研究银河的形状和大小。他把天空分成600个区域,统计其中恒星的数量。赫歇尔假设所有恒星的真实亮度都是相同的,这样就能估计它们的大概距离。根据不同方向恒星的数量和距离,赫歇尔在1785年提出,包括太阳在内,所有的恒星其实都在银河中,而整个银河是一个中心凸起的圆盘。他还估计银河系的直径为7500光年,厚度为1300光年。
赫歇尔自己制造了当时最为强大的望远镜,获取了许多重要发现。除了对银河形状的研究,他还发现许多云雾状的天体实际上是聚集了大量恒星的球状星团。赫歇尔也发现某些看上去在一起的恒星并不只是投影位置在一起,而是互相绕转的双星。
到了19世纪,天文学界对双星的兴趣与日俱增,贝塞尔根据天狼星的运动,推断出它有一颗看不见的伴星。
对恒星的观测不仅让天文学家了解了恒星本身,更是帮助我们了解了太阳系甚至整个宇宙。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和更强大的望远镜的投入使用,我们还将通过恒星解开更多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