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顿·海利(Morton Heilig)在50年代创造了一个“体验剧场”,它照顾到几乎所有的感觉,吸引观众注意屏幕上的活动。1962年,他创建了一个被称为Sensorama的设备。这是一个一人高的机械装置,使用者需要坐在座位上,将头伸入一个类似早期照相机的幕布中,在里面,使用者可以从三面环绕的屏幕上看到事先准备好的短片。
1968年,美国计算机科学家伊凡·苏泽兰(Ivan Sutherland)与学生鲍勃·斯珀(Bob Sproull)发明了第一款VR和AR头戴式显示器系统,它被公认为是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VR设备。这种头戴式显示器相当原始,它相当沉重,需要借助天花板上引下的一根支撑杆固定才能供人使用,因此它也有一个“达摩克利斯之剑”的称号。
拉斯恩格尔巴特(Douglas Engelbart)改进了海利的发明,他使用计算机屏幕让这个初级的VR装置变得可以接受信号,让使用者转移目光时也能看到相应的影像。1966年,这套改进后的VR装置被美国空军作为模拟训练系统引进。
从1990到2010这20年,各大厂家都在尝试VR眼镜,其中包括任天堂(1987)、世嘉(1993)、索尼(1998)、东芝(2006)等。但这些产品实用性不强,有的重达几公斤。它们在市场上都没有很强的生命力,有的仅生存了几个月。图为世嘉1993推出的SEGAVR,它使用液晶显示屏幕和惯性传感器,让系统可以追踪并反映用户头部运动。
1983年,NASA开发用于火星探测的虚拟环境视觉显示器VIVEDVR训练宇航员增强太空工作临场感。2008年,临床心理学家利用VR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
20世纪80年代,贾瑞恩·拉尼尔(Jaron Lanier)第一次正式提出了“虚拟现实”的概念。拉尼尔于1985年创办VPL公司,研究几种VB设备,如数据手套、眼睛电话、音量控制。图为VPL大约在1989年开发的数据装备的传感器测量手臂、腿部和躯干的运动。2007年,谷歌推出街景视图,显示世界各地的全景,如道路、建筑物和农村地区,用户可通过360°全景查看街道景观,虚拟化地探索城市的各个层面。2010年,谷歌推出一个立体3D模式的街景视图。
2010年,帕尔默·拉奇(Palmer Luckey)创办Oculus,设计VR头戴式显示器Oculus Rift。Oculus于2012年在众筹网站Kickstarter开启了VR设备的众筹计划,2014年被Facebook以20亿收购。在这一刺激下,大批开发者投身VR项目的开发中。图为Oculus Rift套装,包括头盔、运动传感器、Xbox One游戏控制手柄。
Cardboard是谷歌两位工程师大卫·科兹(David Coz)和达米安·亨利(Damien Henry)的创意。他们想以最廉价的方式,利用智能手机的功能,让大家体验VR的感觉。它只是一个初级的体验设备,但它的流行在于和智能手机结合在一起。你能通过智能手机的应用看到特定的视频内容,但它不能和你的实际动作进行互动,形成进一步体验。
2015年2月,HTC和电子游戏开发公司Valve合作打造的HTC Vive DK1头戴显示器。
2014年,索尼公布了PlayStation专用VR设备Project Morpheus,后更名为PlayStation VR。不同于Oculus Rift,Project Morpheus更像是一个游戏外设,必须和PS4游戏机、PS Camera等一起使用,而且还要有Project Morpheus头戴部分的设备。
2016年12月,Oculus Touch推出,
它是与Oculus Rift配套的动作捕捉手
柄,配合空间定位系统使用。Oculus Touch让摄像头可以对用户的手部进行追踪,上面的传感器可以感知你的手部动作,比如食指指向方向、竖起大拇指等。
2016年,HTC推出Vive Pre,它有一个大尺寸的前置摄像头,可通过头盔观察外部环境,及时调整追踪空间的边缘。Vive Pre的手柄内置控制器,可以跟头盔产生互动。
2016年8月上市发售的微软Hololens也是一款备受关注的产品。它通过摄像头、敏感的传感器、强大的处理器,可以将数据快速渲染成3D形式,可应用于教育、交流等领域。
2017年,FOVE的VR头盔引入眼球追踪技术。它可以追踪你的眼睛,通过获取眼睛运动数据,还可以在视觉焦点处呈现清晰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