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EXPLOE
数码时代的立体电影
发布时间:2024-12-11
打印
{{ isAudioPlay ? '暂停播放' : '播放声音' }}
放大 缩小

20世纪末期,计算能力强大的新—代集成电路芯片出现,并开始普遍地进入电视屏幕、电脑和视频投影仪的配置,伴随而来的是新的立体影像技术的出现。

我们把立体电影技术分成三类:分色、分光、分时。红青眼镜采用的是分色技术,偏振眼镜采用的是分光技术,而很多新的数字立体电影采用的就是分时技术。

采用偏振光技术的立体电影在放映时需要两部放映机同时放映,每部放映机放出24帧/秒的影像。那么如果把数字电影的帧数提高到48帧,并分成两个24帧,分别放左右眼的影像,左、右眼影像帧与帧之间交替放映(比如单数帧放左眼,双数帧放右眼)。这种情况下,观众佩戴的是液晶立体眼镜,通过无线的电子信号与放映机同步,当左眼的影像到达时,眼镜的左眼镜片可以透光而右眼不能透光,当右眼的影像到达时则相反。由于交替速度非常快,观看者感觉不到这个交替过程,只感觉看到了连续的两组立体影像。

这类液晶立体眼镜是电子控制,所以需要有电池,被称为主动型立体眼镜;而色差眼镜和偏振光眼镜不需要电源,被称为被动型立体眼镜。

前面举例的是将48帧分成左右两个24帧。事实上,一些立体电影拍摄的每秒帧数已经远超过这个数字,这样会让影像效果更加逼真。这种分时的技术也可以用于立体电视或者用电脑观看立体视频。

现在在家里配置3D播放机和3D电视,就能享受立体电影;桌面电脑配置3D显卡和更新频率在120Hz以上的显示器,再加上主动式立体眼镜,也能够打3D电子游戏了。

上面所提到的无论是机械摄影机拍摄还是数码摄影机拍摄,都需要戴特殊的眼镜才能看到立体效果。能否不戴立体眼镜就能看到立体效果呢?是的!在2016年的美国消费电子展(CES)上,已经有一些效果很好的裸眼3D电视出现。

如果把屏幕做纵向切分,每一列只有大约十分之一毫米宽,覆盖一层透镜列阵网,就是一层表面带有弯曲细槽沟的透明薄膜,每个条纹都是一个垂直微透镜,让左右眼可以各自看属于自己一边的细条纹。出现在屏幕上的图像也分成竖条,左眼图像切分出的条和右眼图像切分出的条交错混合,以此组成一个新的单一图像,叠合在针对左右眼的屏幕条上。采用这个技术制作的立体视频不需要佩戴立体眼镜。这项技术需要有强大的计算能力的支持才能达到即时效果。而且,观众座位角度也有一定的限制。不过,最新的机型已经能够智能地定位观众的眼睛位置,从而作透镜组位置的调整来解决这个问题。

近些年来,立体影视成为众人关注的热点,不过仍然没有成为电影的主流,只是成为电影制片人员的一种艺术创作风格选择,电影院仍以传统的2D为主。真正将主流大片引入立体电影的是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当大规模的、复杂的表演捕捉和电脑动画成为电影表现的主要手段,也让立体电影成为更必要的选择。而通过人工智能系统控制将经典的老电影转换成立体电影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3D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