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EXPLOE
立体3D电影的历史
发布时间:2024-12-11
打印
{{ isAudioPlay ? '暂停播放' : '播放声音' }}
放大 缩小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最早立体电影的出现源于一个意外!

19世纪末期,法国魔术师兼电影制片人乔治·梅里埃在1897年创立了第一家电影制片公司,在短短的20年制作了500多部电影,这个时期,好莱坞制片业还不成气候,美国影院大量放映英法影片。当时没有很严格的版权监控意识,很多不法进出口商在法国本地购买一部片子后自行复制贩卖到美国。乔治·梅里埃派弟弟去纽约设立电影发行分公司(Star Film)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这次如何应对?乔治·梅里埃想了个办法:拍摄每部影片时,他同时使用两部平行排列的摄像机,拍摄两套画面非常接近的片子,一套供法国本地发行,另一套专供美国市场。不了解内情的人基本看不出差别,但是乔治·梅里埃派出暗查的专业人员一旦看到美国影院里放映的是法国市场版本,就立即知道是盗版。

2010年,法国制片人布隆柏使用乔治·梅里埃在1913年发行的影片《预言家》的法美两个版本同时放映。果不其然,立体效果出现了。乔治·梅里埃不仅是早期电影特技的先驱,而且还是最早的立体电影制片人!双机拍摄制作立体电影的方法在今天仍在使用。

1903年巴黎世博展期间,电影发明人卢米埃兄弟在改进的活动电影放映机里同时播映两套同样的片子,一套对左眼,另一套对右眼。短片《火车进站》通过这个方法播映,的确可以给人带来立体感觉,不过,播映时每次只能有一位观众通过小窗口观看。

那么,如何才能让多人同时观看立体电影呢?如何将两个不同的画面投影到同一屏幕、同时又能让观众的两眼分别看到属于自己的各自的画面?

3D立体技术

用两部摄影机肩并肩同时拍摄就能够得到有左、右像差的两组影像,两组影像投映到一个屏幕上会产生重影。现在让每个观众都带上眼镜,左镜片只能通过左放映机的影像,而右镜对应右的,观众看到的就不是重影,而是立体影像了。

如何一—对应呢?我们知道,用红、绿、蓝三种光就可以组成彩色的影像,而绿光、蓝光又可以组成青光,那么事实上用红、青两种光就可以组成彩色的影像。

如果让左放映机反映红色调的影像,右放映机是青色调的,带上左红右青的眼镜,那么左、右眼就能够看到对应的左、右机各自的影像了。这里有一个关键点,用到本书第一篇文章的知识,左边的红色信号和右边的青色同时进入我们大脑的视觉系统,是由大脑将他们合成一个彩色的影像的。

在红青分色立体技术之后,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又出现了很多项技术,都可以达成将左右两个摄影机拍摄的影像分别送到观众的左右眼睛里面,其中使用得最广泛的是偏振光技术。时至今日,主流的立体电影院,如IMAX、REALD,都是采用这种技术。

将偏振原理运用到立体电影的尝试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具体做法是:同时使用两台电影放映机投射影像到同一银幕上,每台各配备一个偏振滤光器,两个滤光器成90°。结果,一台放映机只放映出水平面震荡的光波,而另一台放映机只放映垂直面震荡的光波。观众佩戴的立体眼镜的两个镜片也各有一个滤光片,滤光的角度也互为垂直,所以就是双眼分别接收到不同的光波(一边是水平平面震荡的光波形成的图像,而另一边是垂直平面震荡的光波形成的图像)。

因为有一部分光波被过滤器吸收了,所以光的亮度减弱。用这个方式观看立体电影会给人色彩不够鲜亮的感觉。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放映时需要加强光源亮度。

另外,偏振滤光原理操作的立体电影放映必须使用金属屏幕,这是因为金属表面可以在反射光线的同时仍维持光波偏振现象,而普通的白色纺织物材料的屏幕在接收到(放映机)发来的光波后,光线会发生随机不定向的散射,从而抵消了光波偏振效果,观众就看不到立体感了。

你仔细观察偏振眼镜可以发现,如果戴眼镜的人端正地坐着,那么一个镜片的偏振线是横的,而一个是竖的,这刚好能让偏振光通过。如果看电影的人的头歪着,这时候通过镜片的光就会左右眼混乱,出现重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有了圆偏振镜片,戴这种镜片看电影时头歪着也没有问题,RealD采用的就是这种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