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EXPLOE
光线在视网膜
发布时间:2024-12-11
打印
{{ isAudioPlay ? '暂停播放' : '播放声音' }}
放大 缩小

 

健康成人的视网膜占眼球内部球面的大部分,视网膜中央附近有一个圆形染色区域,直径约5.5毫米,叫作黄斑,这是眼睛感光最灵敏的地方,也是我们视觉最清晰的地方。每当人注视某项物体时,眼球常会不自觉转动,让光线尽量聚焦在这里。黄斑附近有一个白色的小椭圆,视神经从这里延伸出眼球,这里没有感光细胞,所以被称为盲点。

视网膜的厚度不到0.5毫米,包含着三层神经细胞。在这里,发生着神奇的光电转换,光信号被转换成电信号。

光线到达视网膜后,首先穿过神经节细胞、双极细胞,最后到达位于最底层的感光细胞层,被那里的特殊细胞捕获。

在感光细胞层里,负责处理白天强烈光线的是视锥细胞(成年人每只眼睛大约有六百万个以上),负责处理夜间弱光的是视杆细胞(成年人有大约1亿个)。视杆细胞对光子的敏感度比视锥细胞要强百倍!视锥细胞的主要特性则在于对颜色的分辨能力。人类的视锥细胞有三类:对波长在437纳米蓝光敏感的,对波长在533纳米绿光敏感的,以及对波长在564纳米红光敏感的。根据到达视网膜上某个点的各种波长的光的强度不同,视锥细胞可以测得光线中的蓝光、绿光或红光的比例。有的人缺乏红色、蓝色或绿色的视锥细胞,导致不同的色盲。

当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接收到光线,它们就会向视网膜处的双极细胞发送电波,然后传送到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细胞的延伸构成了长40毫米、宽4毫米的视神经,我们正是通过视神经这位“信差”,将电波信息传送进入我们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