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离不开能量,然而,这些能量源自何处?你大概会说,所有能量皆源自宇宙大爆炸。你是对的!
我们身边最大的能量源是太阳,而太阳就源自宇宙大爆炸。当然,宇宙大爆炸太遥远了,对于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一般认为能量的来源是太阳。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但可以相互转换,也可以长期储存。我们通常认为自然界的能量储存在石油、天然气和煤中,然而,在人类生活的世界里,能量的储存方式还有很多。阳光温暖着我们的脸庞,照射着各种生物;地球的大气、大地以及地球上最大的能量储存库——海洋,都在接收和存储来自太阳的能量。
热量散发在地球表面,使地表升温。表面海水受热产生温差,继而产生涌流,这些涌流自身具有能量,水因而会流动。有些水因过度受热而由液体变成气体,形成水蒸气,随着气流流动,而气流也是因为受到太阳的热作用形成的。大量水蒸气聚集在一起形成云,在空中流动,当热量散失(水蒸气冷却)后,它们就会以雨或雪的形式降落下来,流回海洋,并在流动过程中产生动能。这一过程称为“水循环”。水循环的每一个环节中的能量都可以为我们所用。
水车和涡轮机利用流动的水运作;特制的浮标利用波浪发电;风车上旋转的桨叶带动轮轴旋转,轮轴又带动发电机发电。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人类可以利用流动的空气和水得到所需的能量。
能量守恒定律是关于能量的最重要的理论之一,这个定律已经影响了我们认识和使用能量的方式。自然界很擅长将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然而,历来的能量储存冠军都是植物。
植物摄取光能,借助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碳水化合物(如糖)中,供植物茁壮成长。
植物为人类提供食物,食物通过人体将植物的化学能转化成热能。一些植物自古以来就是上好的建筑材料,此外,它们还能作燃料提供热能。热能用途广泛,如烹煮食物、烧水、使汽车运行等。如今,通过燃烧植物获取热能仍然应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过,汽车运行所需能量并不来自木材,而是汽油。
地球是古老的,生命已经在这个星球上存在了很久很久,远久过人类存在的时间。在人类出现前长达亿万年的时间里,动物和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然后又死去,许多动植物死后被埋于地底,亿万年之后,这些动植物的尸体在压力作用下变成石油、煤炭,或天然气矿床。
在地球的历史中,有几个成煤和成油的重要时期。以煤炭形成为例,在探明储量中,石炭纪占41.3%,二叠纪占9.9%,白垩纪占16.8%,侏罗纪占8.1%,第三纪占23.6%。
每个地质时代的海量动植物可能死去,可能消失,可能变得一点也不像原来的样子,但仍然保留着曾经储存的能量。石油和天然气极易燃烧,并释放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大量能量。动植物的尸体埋藏在地底,历经数个世纪的压缩作用,转换成更高效、更轻便的能量形式。如果将旧式蒸汽机与现代机动车进行对比,你会发现,产生同样的机械能,需要燃烧的石油体积远远小于木材。我们说,化石燃料比木材有更大的能量密度。
正因为高效、轻便的能源的发现和利用,人类才步入了辉煌的现代文明。从19世纪开始,化石能源提供了人类创造财富所需要的几乎全部能量,完成了工业化,开启了信息化的大门,实现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飞跃发展。
虽然化石燃料有着几亿年的储量,但是人类正在做一件事,就是在几百年内把它们全部烧完。目前每年消耗的化石燃料超过100亿吨油当量(1吨油当量=燃烧1吨石油获得的能量)。按照这样的速度,到2052年,地球上探明的石油将用完,而天然气和煤炭也分别将于2060年和2088年用完。
经过几百年的尽情燃烧,化石燃料将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出亿万年以来生物逐渐存储和长期禁锢的碳元素。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将会摧毁地球赐予人类的宜居的气候格局,将人类推向灾难的边缘。
开发新的能源和新的能量利用方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新能源必须有足够大的能量密度,新的能量利用方式必须有足够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大规模向社会各行各业推广的设施成本也是关键。在此之前,人类将不得不依赖地球上仅剩的化石燃料储备。如果人类能理智地利用这些能源,就能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在化石燃料用完之前创造出新型能源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