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是2015年下半年上映的一部科幻大片。影片描述主人公马克·沃特尼在执行火星登陆任务时,意外遇到剧烈沙尘暴,滞留火星,而同船的其他宇航员都以为他已经牺牲,无奈之下只能驾驶“赫尔墨斯”太空船返回地球。马克奇迹般地在火星生存下来,却无法与地球取得联系。一张卫星照片显示火星上出现了异常的现象,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这才察觉到马克还活着,由此展开了营救行动。救援行动必须与时间赛跑,因为火星上可使用的生存资源很快就会被耗尽。
在电影中,当马克被发现时,距离彻底断粮还有400多天,而地球到火星只需要9个月,为何如此时间还是十分紧迫?这个问题让我们关注人类在太阳系中旅行的经济和效率,包括路线的设计、时机的掌握、动力的分配,等等。
发射窗口
我们先来看看过去20年里一些火星探测器的发射时间。
火星“探路者”号探测器:1996年12月4日
火星“希望”号探测器:1998年7月3日
火星气候轨道器:1998年12月11日
火星“极地登陆者”号探测器:1999年1月3日
火星“奥德赛”号探测器:2001年4月7日
火星“快车”号探测器:2003年6月2日
火星“勇气”号探测器:2003年6月10日
火星“机遇”号探测器:2003年7月7日
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2005年8月12日
火星“凤凰”号探测器:2007年8月4日
发现里面有什么规律?除去非常临近的几次发射,大概的间隔是两年多一点。这是什么原因呢?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365天,火星的公转周期是687天,二者会合周期是779.9天,就是说每隔两年零一个月,地球、火星和太阳会在一条直线上,并在太阳的同一侧。按照牛顿力学原理,此时发射探测器到火星,轨道是最短的。所以,要发射探测器到火星,每隔两年零一个月才有发射窗口。所谓发射窗口,是指适合发射的时机。如果未能在此窗口发射,则必须等待下一次的发射窗口。而计划中的几次火星发射将是:2016年1~4月,外火星跟踪气体轨道器(ExoMars TGO);2018年5月或2020年8月,外火星探测车(ExoMars rover);2020年7~9月,火星2020探测车(Mars2020)。
如果一次发射任务要求探测器访问几颗行星,那么发射窗口就会更复杂,例如“旅行者”2号利用175年一次的行星连线探访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