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EXPLOE
还有“X”行星吗?
发布时间:2024-12-07
打印
{{ isAudioPlay ? '暂停播放' : '播放声音' }}
放大 缩小

现在最先进的空间望远镜是寻找“X”行星的利器。不过令人失望的是,2014年3月,天文学家研究美国航空和航天局广域红外线巡天探测器(WISE)搜集的数据后称,在太阳系外边缘没有发现有未被发现的行星或其他大天体。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系外行星和宜居世界中心的凯文·吕曼(Kevin Luhman)在一份声明中说:“外太阳系很可能没有大的气态巨行星,太阳也没有小伴星。”基本否定了由于“X”行星存在推演出的物种灭绝理论。

WISE项目开展于2010年到2011年,在这期间,它进行了两次彻底的巡天任务,两次任务间隔6个月。通过比较两套红外图像,天文学家可以分析太空中移动的天体,移动越多的,离观测地越近。WISE获得了近7.5亿颗恒星、小行星和星系的图像,这些数据于2013年11月公布以供天文学家研究。一些以前从未发现过的天体显露出来。

吕曼通过研究数据发现了762个新天体,但并未在1万天文单位位置上发现存在土星那么大的天体,也没有在2.6万天文单位的位置上发现木星那么大或更大的天体。

另一项研究由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红外处理分析中心的戴维·柯克帕特里克(Davy Kirkpatrick)领导,主要关注太阳系外的天体。这项研究在距太阳500光年的范围内,发现了3525颗新恒星和棕矮星,有些与吕曼的发现重叠。棕矮星比行星大,但又没有大到能像真正的恒星那样维持核中心的核聚变,因此,比恒星要暗得多,也更难观测。

有趣的是,在文章发表后不到半个月,天文学家宣布发现了小行星2012VP113,而这颗小行星的发现,似乎支持了一个大行星可能存在的假设。

否定之否定

2012VP?13是在2012年11/月5日被天文学家斯科特·谢帕德(Scott Sheppard)和查德·特鲁伊罗(Chad Trujillo)发现的,2014年3月26日被正式宣布。2012VP113的绝对星等为4.1等,它可能是一颗矮行星,它的大小预计为“塞德娜”的一半。

2012VP?13的奇特之处在于,它的轨道的近日点近心点幅角为294°,几乎位于太阳系主要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地球以及无数小行星)的黄道平面上。在这一区域,天文学家早在2004年就已发现了一个直径1000千米的小行星“塞德娜”(Sedna),后者的轨道也表现出同样的特征,近心点幅角也与2012VP113非常接近。这不禁使人想到,它很可能是受到另外什么东西的吸引才会如此运行。

谢帕德与特鲁伊罗不认为这是纯粹的巧合。“通过对柯伊伯带的进一步观测,在其最外缘,我们又陆续找出了10个轨道有类似特征的小行星。”谢帕德介绍说,“这意味着我们的样本已经达到了12个!”

“塞德娜”与2012VP?13的轨道可能受到了某个质量相当大的天体的影响。我们认为这个天体的引力还影响着附近的10个小行星。”谢帕德分析道。

基于这一假设,两位天文学家在计算机上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显示,要想解释这两颗小行星目前的轨道状况,施加影响的神秘天体的质量应当在地球的2~15倍之间,并且在距离太阳200~300天文单位的轨道上,以和小行星“塞德娜”及2012VP?13相似的方式公转。根据同一模型推测,在距离太阳1500天文单位的地方,有可能存在着一颗质量与海王星相当的巨行星。

“X”行星又要卷土重来了,它是一个老话题,也有可能得是一个永久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