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天文观测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天文学家不再手工制作天体的坐标图,而直接借助照相机。当海王星再次“出轨”,正是检验新的天文仪器能耐的时候。其中,1894年,美国的天文学家帕西瓦尔·罗威尔(Percival Lawrence Lowell)建造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罗威尔天文台,他表面上是要观测火星运河,实际上一直执着于寻找一颗他称之为“X”的行星,他认为就是这颗行星导致了海王星的轨道异常。
1916年罗威尔去世后,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继续在罗威尔天文台进行搜寻,他使用闪视比较仪,把在同一天空、不同时间拍摄的照片底片轮流先后显示,然后发现位置、亮度发生变化的天体。1930年,汤博终于在对比两张拍摄于双子座的照片时,发现了一个移动的天体。跟踪观测显示,这极有可能是一颗新的行星。
于是,在赫歇尔发现天王星149年后,一颗叫“冥王星”的天体成为第九大行星(随着天文学界对冥王星的进一步了解,2006年,冥王星被降级为矮行星)。这颗寒冷的星球离太阳有59亿千米,绕行太阳1周需要248个地球年。
1992年至今,天文学家在距离太阳约40天文单位的周围地带,发现了超过1000个新天体,天体的直径从数千米到上千千米不等。人们把这个天体群统称为“柯伊伯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