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典的卡罗林斯卡学院,全球健康专家、数据大师汉斯·罗斯林(Hans Rosling)教授开设了一门“全球健康”课,起初他有些紧张:课上的学生都是优等生,他们也许早已熟知自己要教的内容。于是,在第一堂课上,他给学生做了一个小测试,其中一道题是:下列5对国家中,哪一个国家的儿童死亡率高于另一个?(你也试试,给出自己的答案。)罗斯林教授所选择的每对国家的儿童死亡率相差悬殊,其中一个国家的儿童死亡率是另一个的两倍,这足以消除偶然因素对数据统计的影响。让他意外且高兴的是,学生的测试结果显示,他们平均只答对了1.8对——这意味着罗斯林教授的课程有必要继续开下去。
事实上,学生对这道题目的了解,竟然还不如黑猩猩!如果在两列国家名称旁边分别放上一根香蕉,那么黑猩猩有蒙对一半的概率。这不是谁比谁聪明的问题,而是优等生头脑中对这些国家的刻板印象在作怪。
多维世界的平面展示
通常,统计数据是最能说明问题的。科学家和社会学家喜欢让数据说话,比如出生率、死亡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等。不幸的是,数据的表达往往是枯燥无味的。
为了使数据表达更加直观,科学家使用图表和坐标。比如当科学家想了解家庭的育儿数量与平均寿命之间的关系,他们可以用这两个变量建立坐标系,见下图。我们把这个坐标系叫作二维坐标。
当数据更加复杂时,我们还可以想办法把更多的变量体现到这个二维坐标里面。在罗斯林教授的数据可视化软件中,X轴表示每个家庭的育儿数量,即家庭规模,Y轴表示人们的平均寿命。另外,小球代表国家,小球的大小表示这个国家的人口规模,球的颜色表示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于是,一个包含5种信息的国家的家庭规模和平均寿命的关系图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见左图。
时间让数据动起来
如果把时间变量引入这项数据展示,将会发生什么?
罗斯林教授在数据视觉化软件的界面上拉动了时间轴变量,数据小球就好像被赋予了生命,它们动了起来!
从1962年开始,代表中国的红色小球一直朝着左上方移动,绿色小球代表的拉丁美洲国家正朝着小家庭方向发展,黄色小球代表的阿拉伯国家的人们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增长,但家庭规模不变,非洲国家一直在右下方。
当然,我们还能在时间跨度上对两个国家进行比较,得出小球的运动轨迹,这同样也能说明很多问题。
面积的移动
除了人口寿命和家庭规模,收入的分配也可以说明世界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你或许会认为,全球大部分的收入集中在发达国家,但罗斯林教授的可视化数据令人大吃一惊!
在左边的数据图中,X轴表示世界各地居民的日平均收入,不同的色带分别表示南亚、东亚、东欧、拉丁美洲、非洲和经合组织。
当罗斯林教授拖动软件的时间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70年开始,随着时间的推进,各个区域的收入不断发生变化。亚洲人民逐渐摆脱了贫困,大多数人拥有中等收入,世界不再明显地呈现贫富两极分化现象,这就是今天的世界。
数据为你服务
政策制定者、企业,甚至是还在上学的你们,都可以通过数据来了解周围世界的变化。我们并不缺少数据,而是缺少利用数据的方法。罗斯林教授的数据视觉化给了我们启发:世界正在急剧变化,我们需要新的表达方式来呈现这些越来越复杂的变化。
参照罗斯林教授的动画数据法,动手制作一张各科成绩的变化图。你可以设计不同颜色的小球代表不同的科目,X轴表示你每日学习这门课程所花时间,Y轴表示你的考试成绩,在图中画出代表各科成绩的小球吧!如果代表数学的小球分布在左上角,那么恭喜你,你的数学成绩非常好,而且学习效率很高。如果代表某一科的小球落在了右下角,那么你可要在这一科上多下点儿功夫了!如果你能努力让所有小球都朝着左上角运动,那就再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