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一幅地图,首先需要确定这幅地图选择哪种投影类型,这取决于绘图的目的。投影类型的选择决定了地图的四个基本要素中哪些需要强调,哪些可以忽略。
几个世纪前,制图师想要绘制星图来帮助水手在海上导航,或帮助军队战略策划。公元3~4世纪时,中国人发明了一种类似如今经纬线的网格体系,采用“计里画方”的方式绘制地图,虽然他们那时很可能还不知道地球是球形的。到了公元7世纪,中国人利用圆柱投影绘制了已知的最古老的星图。
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托勒密确信地球是圆的。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他绘制了一幅经线汇聚在地球南北两极的圆锥投影地图。他还建立了一套地图定向的方法,即上为北,右为东。但是,托勒密只知道亚洲、欧洲和非洲,而且他的地图中亚洲的尺寸太大了。另外,由于无法精确测量地球,他绘制出的经线相互聚拢得过密。
沿着恒向线
由于地图不够精确,水手在大海上沿着某航线航行时很难看清海岸线的形状,因此无法测算到某地的精确距离。
为了帮助水手摆脱这种困境,制图师杰拉杜斯·麦卡托发明了“正轴等角圆柱投影”(又称“麦卡托投影法”)。麦卡托通过圆锥投影的方法绘制地图,并增大靠近地球两极的纬线间距,用平行的经线和纬线把整个地球绘制了出来,而平行的经纬线刚好相互垂直。于是,水手能够直接从地图上测算出他们的罗盘方位,并在不调整罗盘方位的情况下确定一条径直的航线,称为“恒向线”。例如,如果大洋两岸的两港口间有一条东北—西南恒向线,那么水手在这两个港口之间就可以照此调整方向,并且按此方向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
但是,麦卡托绘制的地图也存在一些问题,地图上陆地的面积要比实际面积大得多。比如,在他绘制的地图上,格陵兰岛看上去和非洲大陆一样大,但事实上非洲大陆的面积是格陵兰岛的14倍。这说明利用地图投影绘制的地图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失真。通过地图能判断出哪块大陆最大的前提是:地图中大陆的面积和形状非常准确。然而那时候,没有一幅地图能精准地展示陆地的面积和形状,制图师还需要更科学的手段才能绘制出更加精准的地图。
更多投影形状
想要测算出环绕地球一周的长度,需要利用等距投影。这类投影能够展现出正确的距离。想要制订行程路线,手
杰拉杜斯·麦卡托在1569年绘制的世界地图上有一幅能正确指引方向的地图尤为关键。
制图师已经发明了成千上万种方法,将立体的地球投影到二维平面上,得到的投影形状各不相同,有数十种之多,包括正方形、圆形,还有顶部扁平而侧部圆形以及菱形、三角形、楔形等形状,甚至还有心形。而经纬线的形状也有直线形、弧形、波浪形、椭圆形或弯曲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