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气球没有翅膀却能飞起来,难道热空气真的有如此神奇的力量,竟能让这个大家伙飘起来?事实上的确是这样。我们知道,空气是有质量的物质。相同体积的空气,如果温度不同,那么它的密度、质量也不同。这就像水和冰,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小,将冰按入水底,松开后它总会浮上来,那是因为冰的密度比水小的缘故。气球升空的原理简单地说就是:球囊内空气被加热后密度变小(常压下,25℃时空气密度为1.29千克/米3,100℃时空气密度为1.03千克/米3),质量小于球囊外相同体积的冷空气,就像冰块在水中上浮一样,球囊在浮力作用下升空。热气球不能主动改变方向,需要利用不同高度层的风向来控制和调整前进方向,它的飞行速度依风速而定。
然而,人们很快又发现,热空气的密度还是大了一些,倘若在球囊中填充更轻的气体,是不是就会飞得更远?但是,什么气体能比热空气还轻呢?是氢气(0.09千克/米3)和氦气(0.18千克/米3)。由于氢气容易获取,而且比氦气便宜很多,因此人们首先用氢气来填充气囊,当时还有人乘坐氢气球成功地飞越了英吉利海峡。但是后来人们又考虑到氢气很容易燃烧,极不安全,所以后来的载人飞行使用的热气球球囊都改由氦气填充。
热气球的进化——飞艇
为了掌握在空中飞行的主动权,人们又用发动机的动力来驱动热气球飞行。1852年,法国工程师吉法尔发明了一种软式蒸汽动力飞艇,在吊篮内装设了一台仅3马力(1马力=735.5瓦)的蒸汽发动机驱动一副三叶螺旋桨,并用一个三角形风帆来操纵飞行方向。虽然这种飞艇的飞行效率不高,速度仅为8km/h,但却实现了自主控制飞行。1900年,德国人齐柏林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硬式飞艇,内部有庞大的硬质骨架,很好地保持了飞艇的形状,而且动力来源换成了效率更高的内燃机,动力性能大为提高。
飞艇与热气球的最大区别在于飞艇具有推进和控制飞行状态的装置。飞艇由巨大的流线型艇体、位于艇体下方的吊舱、起稳定控制作用的尾翼和推进装置组成。艇体的气囊内充以密度比空气小的浮升气体(氢气或氦气),以产生浮力,使飞艇升空;吊舱供人员乘坐和装载货物;尾翼用来控制和保持航向、俯仰的稳定。
作为热气球的升级版,飞艇有着更大的本事,在军事方面如鱼得水,成为最早的空中军事力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和法国曾使用小型软式飞艇执行反潜巡逻任务。而德国则建立了齐柏林飞艇队,用于海上巡逻、远程轰炸等军事活动。但由于军用飞艇体积过大、速度低,因而易受到攻击,随后逐渐被性能不断提高的飞机所取代。飞艇转而向商业方向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