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EXPLOE
为什么爱音乐
发布时间:2024-12-03
打印
{{ isAudioPlay ? '暂停播放' : '播放声音' }}
放大 缩小

为什么我们听到一些音乐时,会情不自禁地跟着摇摆为什么我们离不开播放器里的一首首歌曲r为什么我就是喜欢爵士乐或者嘻哈音乐P凯莉根说,尽管她热爱音乐但是她并不清楚音乐背后的科学道理。大脑如何处理音乐,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课题。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卡城,14岁的十年级学生凯莉根·凯尔顿手里拿着一部白色iPhone手机,手机上套着布满了红色、褐色、白色的条纹和一个黑色小字母“k”的手机壳。iPhone里有一款名为“Pandora”的应用程序,可以在线播放音乐。

“她不听收音机或CD,而是听Pandora。”她的音乐家妈妈瑞丽·凯尔顿说,“她总喜欢在她的iPhone上听音乐。”

五年前,凯莉根爱上了音乐,她开始频繁地播放各种曲目。

“我喜欢沉迷于音乐中的感觉。在音乐声中,我感觉自己不一样了,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她说。

凯莉根说,尽管她热爱音乐,但是她并不清楚音乐背后的科学道理。“我听说,人们听音乐时,大脑会活动。我就只知道这些。”她说。也许很多人都有凯莉根这样的感受。沉迷于音乐要比学习音乐背后的科学道理来得更容易一些。

但是,别急,有些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大脑对音乐的反应。其中有位科学家叫罗伯特·扎托雷,他是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蒙特利尔神经学研究所和医院的神经科学教授。在过去的20年中,扎托雷的实验室一直处于此项研究的前沿。1999年,扎托雷和他的同事发表了首个有关音乐的研究成果。从那以后,有关音乐对大脑作用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其中包括“我们为什么爱音乐”。

音乐中,我成了“机器人”

音乐是由声音按照不同的规律组成的。单独的一个声音并无意义。但是,当声音按照规律排列时,我们的大脑就能够从中获得愉悦的感觉。

“一个简单的实验无法解释音乐的复杂性,”扎托雷说,“但是,我们能够通过多种实验来研究不同的大脑功能。”

当神经科学家给那些听音乐的人做脑部扫描时,他们发现,聆听者的大脑中有很多区域非常活跃。例如,控制运动的大脑区域就很活跃,尽管听音乐的人一动未动。这表明,即使人们保持不动,音乐也能够激活他们的运动系统。这可能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喜欢随着音乐的节奏摇摆或跳舞。

但是,要随着音乐跳舞,还需要脑神经的参与。扎托雷博士说:“脑神经可以将信息从眼睛、鼻子、耳朵和面庞(皮肤感觉)传递给大脑。脑神经还可以帮助面部(肌肉和眼球)和颈部进行活动。”

当你听音乐时,你的听觉神经就在工作,它把大脑与耳朵连通起来。当你听到美妙的音乐,发出会心的微笑时,用到的就是脑神经,它牵动了你的嘴唇和面部肌肉。

多巴胺告诉你,你有多爱它

瓦洛里·萨利姆普尔博士是加拿大罗特曼研究所的神经科学家,在过去5年中,她一直在研究音乐对大脑的作用。

2011年,萨利姆普尔博士和另外一些神经科学家希望弄清楚,在人们享受喜爱的音乐时,大脑中发生了什么。

科学家发现,当人们感到兴奋时,大脑就会释放出一种名为“多巴胺”的化学物质。因此,萨利姆普尔博士和同事测量了人们听喜爱的音乐时多巴胺的释放量。

他们发现,在最享受音乐的时刻,多巴胺的释放量最高。

而且,他们还发现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在聆听者准备听音乐的时候,他们的大脑中也会释放出多巴胺。

“这一点真的颇为有趣,多巴胺的释放量原来还与人们的期待有关。”萨利姆普尔博士说。

带着这个发现,他们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如果说对已听过的音乐,仅期待就能让人产生愉悦,那么对未听过的音乐呢?

这个问题又引出了另一项研究成果,该成果发表于2013年4月。

在这项研究中,萨利姆普尔博士及其同事,包括扎托雷博士,利用音乐推荐程序如Pandora和iTunes给19名实验参与者挑选新歌。研究者让这些人聆听了60首时长30秒的音乐片段,并研究了每个人大脑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实验参与者还在电脑上的视觉量表中对他们所听的音乐进行了评级,以确定他们是否喜爱这些音乐。然后,研究者分析了参与者的大脑活动,并与他们喜爱音乐的程度进行了对照。

萨利姆普尔博士说:“当人们聆听他们以前从未听过的音乐时,决定他们是否喜欢这首音乐的因素是释放多巴胺的大脑区域的活动量大小以及该区域与大脑其他区域(包括上颞叶皮质和下额叶皮质)之间的互动方式。”

萨利姆普尔博士补充说:“上颞叶皮质负责存储以前听过的音乐,而下额叶皮质则负责抽象排序、规律分析和工作记忆。"

不同的人,不同的音乐

但是,不同的人对音乐的反应并不相同。为什么会这样呢?

“音乐的价值决定了大脑皮质存储音乐的方式,而大脑不同区域之间的互动则有助于你预测音乐。这些模式决定了我们如何聆听音乐、形成预期以及大脑如何回馈我们觉得悦耳的声音。”萨利姆普尔博士说。

对于不同种类的音乐,人们理解和欣赏其价值和含义的规则体系是不同的。因为人的经历、文化以及以前听过的音乐类型,都可能会影响对待音乐的态度。所以,萨利姆普尔博士认为,人们对音乐的反应可以后天养成。

“如果你以前从未听过爵士乐,那么当你第一次聆听时,你可能无法预测感兴趣的部分。”萨利姆普尔博士说,“但是,在听过多次后,你就能预测爵士乐的规律,包括声音和旋律的编排方式。在此基础上,你就能够逐渐喜欢上它。”

回到开头的音乐家凯尔顿和她的女儿身上,母女两人对音乐的感受是否有差异?“对于音乐,我与凯莉根的感受相同。但是,我得说,我热爱能引起我共鸣的音乐,”瑞丽·凯尔顿说,“当我选的歌无法引起我的共鸣时,我就会换另一首歌。”

作者伯纳德·阿皮亚是自由撰稿人、记者,他在攻读公共卫生博士学位。来自加纳的他为“科学与发展”网络撰写了许多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章。

音乐从人耳进入大脑

音乐声波通过空气传到人体。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内耳中的半规管呈线圈状,可以察觉身体的平衡及方向定位,而螺旋形的耳蜗则可探测到声音。耳蜗毛状细胞上的振动变为电脉冲通过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质,大脑皮质能将声音记住,然后辨别神经就通过大脑让人感知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