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天派”寻找新地球
人类寻找外星生命有一种动机,就是对人类前途的担忧。核威胁和化学污染、全球变暖和沙漠化、大气臭氧层变薄、人口爆炸等日趋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使我们不得不认真地思考这样的问题高度发展的技术社会的寿命有多长?除了地球,还有没有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人类文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会不会自我毁灭?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外星生命生长的星球,或许是我们可以移居的地方。正如卡尔·萨根(Karl Sagan)的名著《暗淡蓝点》的最后两章写的:“在过了一段短暂的定居生活后,我们又恢复古代的游牧生活方式。我们遥远的后代们,安全地布列在太阳系或更远的许多世界上……他们将抬头凝视,在他们的天空中竭力寻找那个蓝色的光点……他们会感到惊奇,这个贮藏我们全部潜力的地方曾经是何等容易受伤害,我们的婴儿时代是多么危险……我们要跨越多少条河流,才能找到我们要走的道路?”
这一派,我们可以称为“忧天派”。我们寻找外星生命,实际上寻找的是第二个地球,亿万年以后的家园。
“天性派”好奇生命
除“忧天派”外,还有一派我们称之为“天性派”。古往今来,人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科学得以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探索外星人也不例外。这是人类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更深入地洞察自然的必然结果和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上的生物虽然数以千万种,形态千差万别,但都是同一个“祖宗”的后代。比如,地球上所有的细胞生物和一些病毒都使用脱氧核糖核酸(DNA)来储存遗传信息,并向下一代传递。所有的生物都使用同样的四种脱氧核苷酸来组成DNA,并且通过碱基配对来形成DNA的双螺旋结构,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在地球上生命出现的初期,很可能有不同类型的生命形式存在过,但是最后只有竞争力最强、最能适应当时地球环境的生命形式存活下来,其他类型的生命形式消失了,连痕迹也没有留下。人类只对地球上的生物进行研究,难以得出生命起源、生命基本原理以及智力形成机制的结论。只有找到与“地球型生物”不同类型的生物,我们对于生命现象才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在分子生物学的水平上,如果外星人的生命形式与地球生命迥然不同,那么,就会使人类所知的生命模式从一增加到二或更多,人类对生命的普遍了解便会陡增,从而对人类自身的了解也大为深化。倘若外星人的基本模式与人类并无二致,这就可能意味着生命的基本模式只有唯一的一种,人们便可以深究生命为何必然如此。
“天真派”称外星人善良
人类寻找外星生命还有一种动机:通过和外星人接触,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能够访问地球的外星生物,所掌握的科学技术一定远远超过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地球人因此就有可能免去数百年甚至更长的摸索过程,实现科学和技术的大飞跃。外星的科技是否发达到能够建造像《极乐空间》里的太空建筑?或者是充分利用恒星能源的“戴森球”?这一派,我们可以称之为“天真派”:外星人不仅善意,而且愿意把技术传授给地球人,并且无微不至地保护着地球人。在经过接触之后,外星人和地球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和我们在《独立日》《火星人进攻地球》等电影里看到的、带有强大侵略性的外星人完全不同。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我们无从得知。
无论是哪一派,不可否认的是,探索外星人有助于人类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从哲学上看,探讨这一问题的过程,是人类逐步否定自身居于宇宙中心地位的过程。坚持不懈地搜索地外文明将为人类提供一种历史连续感。这种连续感有助于人类赢得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