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3日,欧洲空间局的“罗塞塔”(Rosetta)号漫长的逐星之旅终于画上了一个还算圆满的句号,它释放的“菲莱”(Philae)着陆器成功地降落在了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表面。
“罗塞塔”的旅程开始于10年前,2004年3月它搭乘“阿丽亚娜”5(Ariane5)型火箭从地球启程,向彗星飞去。
按照计划,“罗塞塔”将会成为第一个长期围绕彗星运转的探测器,并且,“菲莱”着陆器也会是人类首个在彗星表面软着陆的探测器。美国的“深度撞击”(Deep Impact)探测器曾与坦普尔彗星(55P/Temple-Turrle)亲密接触,但正如它的名字,探测器是撞向彗星的。
彗星保存了太阳系诞生之初的物质,而且在行星的形成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们身上隐藏着太阳系形成过程的线索。另外,地球的海洋很可能就是来自彗星。彗星不但带来了水,还带来了各种复杂的有机分子,这些有机物富含碳、氢、氮、氧等元素,而这些元素也恰好是生命的基本成分蛋白质和DNA的成分。科学家猜测,彗星带来的有机物有可能就是地球生命诞生的基石。所以,彗星可以说也手握着生命起源的线索。
科学家一直希望可以直接对彗星上的物质进行分析研究,“罗塞塔”号的目的就是满足他们的这个愿望。它的名字来自帮助人们破译了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罗塞塔石碑。罗塞塔石碑让人们寻回了古埃及失落的历史,科学家希望“罗塞塔”号也能帮人类了解太阳系的历史。“罗塞塔”号和“菲莱”上的仪器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彗星上都有些什么有机分子,它们甚至有能力探测出氨基酸这样的对生命非常关键的物质。
在2014年8月6日,“罗塞塔”号终于抵达了67P彗星身旁,开始环绕它运转。之后经过了3个月的准备,“菲莱”终于向彗星进发了。不幸的是,由于科学家粗心地忘记了在真空环境中进行测试,“菲莱”没能射出用来抓住彗星表面的鱼叉。还好,“菲莱”接触彗星后弹起来又落了回去,最终还是成功降落在了彗星表面。
虽然没有失败,但“菲莱”降落到了一个阳光照射不到的位置,无法用太阳能电池发电。于是,“菲莱”在靠自带的电池完成了预定工作后陷入了沉睡,但如果以后有阳光照射到它,它还是有机会醒来的。而“罗塞塔”号还将继续工作,随着67P彗星因不断接近太阳而变得越来越活跃,它还将给天文学家提供更多的信息。或许科学家依然无法确定地球生命是否来自彗星的播种,但对宇宙中生命起源的认识一定会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