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述的嗜极生物,是在地球上发现的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生物。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到遥远的星球和环境极端恶劣的太空,地球上的这些嗜极生物能不能在那里生存呢?例如,火星上的气压极低,相当手地球上空35千米处的大气压。35手米是什么概念呢?是珠穆朗玛峰高度的4倍。要知道,征服珠穆朗玛峰也只是少数人才能做到的事。在火星上,和低气压一样具有挑战性的是高辐射。由于没有大气层的保护,火星上的紫外线极强,这样的辐射对生物细胞的破坏是毁灭性的。
为了研究有没有地球生物可以在火星环境下生存,科学家在实验室模拟火星的环境:紫外线辐射,红外线辐射,火星土质,低气压,太气成分,温度范围-50℃~23℃。然后把在极端地球环境中收集到的菌类生物,扔进实验舱。经过一个多月的实验,发现蓝细菌和极地苔藓可以在这样的环境里存活,而且生活得很滋润!
另外,有科学家在实验中模拟火星寒暑交替的自然环境,发现两种产甲烷菌能在这种环境中幸存下来。产甲烷菌是一种古细菌,不需要有机营养或光合作用,以氢和二氧化碳作为能量和碳的来源,通过新陈代谢排出甲烷。作为厌氧细菌,产甲烷菌也不需要氧气。在地球上,产甲烷菌常见于沼泽、湿地以及食草家畜的内脏中。
所以,即使是火星这样缺氧、高辐射、高温、极冷的极端环境,生命仍有可能生存。这也说明了,在火星,乃至在太阳系各个行星的卫星上寻找生命,是很有前景的事情。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以在那里发现一个巨大的生命群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