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屋顶、绿色墙壁和雨水花园都属于一种新型城市的核心内容,这种城市即共生城市。在这里,自然和城市不再分离。共生城市的居民认识到人类及其系统是嵌在自然和自然系统中的。两者合作得越紧密,每个人就越受益。
一个井井有条、拥有精心修剪的草坪和花丛的公园需要花大力气来维护。它需要定期浇水、施肥和杀虫。护理员必须修剪草坪,移除死去的植物。而作为自然景观保留的公园不会产生废物,也很少需要维护。生长在那里的本土植物可以“照顾”自己。奥古斯都·F.霍金斯自然公园地处市中心,但看起来和周边的乡村完全一样,园中有仙人掌、山艾树和一个池塘。“这是我一直以来最喜欢的公园之一。”沃尔奇说。她称之为通往自然环境的大门。
奥古斯都·F.霍金斯自然公园和其他自然绿色空间为当地的动植物留出了位置。保护自然和增强生物多样性不应仅是森林、海洋和山地的目标,也应该是城市的目标。不幸的是,在大多数城市中,绿色和蓝色空间就像坐落在混凝土和沥青海洋中的孤岛。动物可能无法找到进出这些地点的路。因此,有些城市开始思考一些创造性的方法,把绿色空间连接起来,以适应当地野生动物的需求。例如,世界各地的蜜蜂等传粉者的数量多年来持续下降。蜜蜂对地球的健康极其重要,因为它们能为植物授粉。没有蜜蜂,许多植物就不会结果。作为应对,挪威奥斯陆市设计了一条蜜蜂高速公路。这是一条由花园和绿色屋顶组成的贯穿城市的路线,屋顶上种植着对蜜蜂友好的花朵或配备了蜜蜂房。洛杉矶市正计划建造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动物桥。它将保证美洲狮和其他野生动物安全地穿过一条10车道的高速公路,目前这条高速路分隔了它们的自然栖息地。
共生城市能满足当地生态系统的需求。此外,通过提高系统的效率,它还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典型的城市中,资源运进来,垃圾运出去。而共生城市把这条单行线变成了一个圆圈。以前作为废物被扔掉的东西有了新用途,以新的方式被回收利用。例如,在鹿特丹,工厂会产生大量的额外热量,这些热量过去一直被排放到环境中。但在2012年,该市开始收集这些热量,并将其输送到附近的建筑中,从而减少新的热量生产需求。
同样地,垃圾可以燃烧产生能源,人类的废物可以转化为肥料,废水可以帮助各种公园和花园生长。新加坡的皇家公园酒店被绿色墙壁和空中花园环绕。为了让其中的植物茁壮成长,落在屋顶上的雨水被收集在水槽里,然后被泵送到花园中。太阳能电池板提供了该系统运行所需的全部能源。将输出的东西转化为输入,使城市输出和输入端的运转更加高效。城市消耗更少的资源,排放更少的垃圾、污染物和温室气体。
包括传感器系统、人工智能和云计算在内的新技术使共生城市系统成为可能。当城市的各个部分能够实时交流时,这些部分就更容易协同工作。
为了保持我们星球的繁荣,未来的城市必须变得更加具有可持续性和变得共生。如果人们继续以目前的速度消耗资源、产生废物,我们将面临一系列灾难——从燃料和粮食短缺到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为城市增加绿色空间十分重要。但我们的思考必须超越公园和花园的范畴,寻求更有创意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