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EXPLOE
街道的设计原则
发布时间:2024-12-02
打印
{{ isAudioPlay ? '暂停播放' : '播放声音' }}
放大 缩小

作者介绍:戈建,工程师和建筑师毕业于新鲁汶大学(UniversitédeLouvain-La-Neuve),在北京拥有建筑事务所“戈建事务所(www.ng-lab.net)。

城市的所有能源都由街道驱动:电力、低压线和光纤、城市照明 和道路标识……道路现在还配备了所有的信息传输和智能系统,帮助 城市高效运转。

设计原则——流量和速度

如果我们将街道视为所有城市交通的活动空间,那么速度、连续性和特定环境中的潜在流量决定一条街道的设计。

不同街道的行驶速度不同:社区街道是30千米/时或50 /时;主干道、环形路和城市高速路的速度限制是70千米/时、90/时和120千米/时。每一种速度都规定了相应的转弯半径和道路宽度:最窄的是4米宽的双向车道,单向车道一般是2.7米,快速路是3米、3.2米或3.5米。这些尺寸都是遵循车速和人的最大视角确定的。

再者是连续性。道路总连着某个目的地,或者是一条贯通全城的大街,预期流量决定了它宽一点或窄一点。支路的车速和宽度会相对降低,而一条连续的大街要吸收其他街道的流量,潜在流量决定了它的宽度。

流量是对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数量的计算,这种分析是道路现场研究的主要对象,或者通过对比类似案例得出。实地测量要考虑一天当中的不同时间段,早高峰和晚高峰,工作日和周末,还要统计流量变化和扩散的交通分布情况。

在对流量数据进行理解和处理的过程中,流量分配策略至关重要。比如,在巴塞罗那的塞尔达(Cerda)城市改造规划中,城市的方格网结构让汽车在发生交通事故或拥堵时,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另一条路。

这三个技术方面是确定一条道路具体规格的基础,但景观、人的舒适度和交通方式的多样性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也将是未来城市设计优先考虑的因素。

有没有一条适合未来城市的“理想街道”?读完本文后的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每个民族、城市、城市结构、文化都给街道的设计带来了自身的制约。但是我们可以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如何更好地利用新技术来控制交通?

如何改善城市的自然环境,促进城市的生态?

在未来,我们能否不再开汽油车?能否开发出高效、舒适、节能 的公共交通工具(如利用碳电池、感应充电,等等)?

城市的街道最终是为行人还是汽车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