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EXPLOE
勒 ·柯布西耶与《光辉城市》
发布时间:2024-12-02
打印
{{ isAudioPlay ? '暂停播放' : '播放声音' }}
放大 缩小

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工业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人们在思想和艺术方面的巨大转变。西方世界经历了一系列的艺术改革运动,从思想方法、表现形式、创作手段、表达媒介等方面,都对人类自古典文明以来不断发展完善的传统艺术进行了全面的、革命性的、彻底的变革。这种转变表现在现代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发展中,是一种与传统的自然美决裂、崇尚机械美的崭新的现代形式与风格。

我们无疑正处于实证的时代,科学正取代艺术、人文和宗教,成为最主要的知识形态。

——彼得·沃森《20世纪思想史》

 ·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被称为“功能主义之父”。他出生于瑞士拉索德封(La Chaux-de-Fonds),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钟表生产中心。勒·柯布西耶从小向父亲学习钟表制造,年轻时学习艺术,并开始通过游历和自学研究建筑艺术。在他的视野里,建筑只是一个局部,他所要设计的是“城”。他创建了“机械美学论”,认为建筑是“生活的机器”,一个城市应该就像一个经过精密设计的机械手表。对“城市病”,勒·柯布西耶开出的药方与霍华德限制规模的分散主义城市模式截然相反。他追求由严谨的城市格网和大片绿地组成的充满秩序与理性的城市格局,通过在城市中心建筑富有雕塑感的摩天楼群来换取公共的空地,并以一个新型高效的立体化交通系统来支撑城市的运行。在建筑上,用底层架空、屋顶花园、横向长窗、墙柱分离来实现对空间的利用,并做出了包括中央空调系统 在内的许多前所未有的艺术及功能上的尝试。

光辉城市(Ville Radieuse)是勒·柯布西耶于1930年设计的方案。这一方案是他对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最集中体现,是一个具有高度功能理性的“集中主义城市”。这一方案虽未能实现,他依然坚持进行各种大胆的尝试,后来在印度城市昌迪加尔和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的城市设计中一显身手。

·柯布西耶的功能主义思想直接推进了1933年诞生的《雅典宪章》。《雅典宪章》是国际现代建筑协会于19338月在雅典会议上制定的一份关于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城市规划大纲》。《雅典宪章》集中反映了“现代建筑学派”的观点,首先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强调经济原则、功能原则对于城市规划的极度重要性,提出大批量生产、机械化建造的方法,突破了传统城市规划中追求平面构图与空间气氛效果的形式主义局限,引导现代城市规划开始向科学方向发展。

然而,勒·柯布西耶的形式理性主义规划思想自从诞生以来就备受争议,毁誉参半。批评家认为它割断了人与建筑的联系,忽视了一个城市社会和文化的根基,无法满足城市动态演进和发展的需要。居民无法适应现代主义带来的单调和冷漠感,对物理功能和视觉形式的追求忽视了人的心理,他的建筑被视为是将一种陌生的形体强加到有生命的社会之上,仿佛外星人从另一个星球搬来的怪物。

《雅典宪章》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市的复杂性越来越明显。而在城市规划方面,各种流派更是层出不穷。鉴于世界城市化趋势和城市规划过程中出现的新内容,1977年国际建建筑协会(IUA)在秘鲁利马(Lima)的玛雅文化遗址地马丘比丘召开了具有重大影响的一次会议,并制定了著名的《马丘比丘宪章》,作为《雅典宪章》的补充、发展和提升。这是一个在新背景下以新的思想方法体系来指导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马丘比丘宪章》的前言这样写道:“雅典代表的是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学说中的理性主义,而马丘比丘代表的却是理性派所没有包括的、单凭逻辑所不能分类的种种一切。

如果说《雅典宪章》开始了从传统的以象征性构图、艺术创作为主体活动的古典城市规划运动到面对现实社会、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科学意义上的城市规划的转折,那么《马丘比丘宪章》则代表了从注重功能、理性的现代城市规划到注重人本主义和社会文化的“后现代城市规划”的转折。宪章强调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和综合的过程,不能单纯追求功能区分而牺牲城市的有机构成和活力,强调城市的独特性、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历史遗产的维护,以及建筑、城市与园林绿化的统一。宪章认为用户的参与对于建立一个以人为核心的流动、生长、连续、变化的有机城市极其重要。

我们深信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据。城市规……必须反映这一现实。

——《马丘比丘宪章》

也许,我们可以说《马丘比丘宪章》是城市规划历史的最后一站。之后,我们就进入了今天的现代社会。在这里,我们面临着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等等全新的挑战,而科技的飞速发展也给城市规划带来不可限量的创造空间。然而,人类对理想城市的追求从未停止。

在著名的2020消费者电子展(CES)上,丰田汽车(Toyota)首席执行官丰田章男(Akio Toyota)公布了一个在美丽的富士山脚下建造“未来之城”的计划。这个城市名叫“编织城市(Woven City),以纪念丰田作为织机制造商的历史。这个城市占地70公顷(70平方),将是一个智能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型,在那里他们会实验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各种最先进的技术。

我们的理想城市之旅到这里就结束了。纵观历史,人类对理想城市的想象与追求在对人本主义和自然美的追求与对理性主义和秩序美的追求之间不断摇摆,人类的居住环境也在这两种追求的综合作用之下不断得到改善和发展。城市规划的先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昨天,而明天的理想城市将是什么样子?也许,这要等你来设计了。你会拿出一份什么样的答卷献给未来的人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