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的摩华特斯艺术博物馆(The Walters Art Museum)保存着一幅巾呈15世纪名画,叫作《理想的城市》(ideal city)。这幅画和另外两幅分别存于意大利乌尔比诺和德国柏林的油画一起,被认为是由乌尔比诺(Urbino)公爵费德里科•达•蒙特费尔特罗(Federico da Montefeltro)委托的。画中的城市布局,包括各个建筑的排列和前方空地的设计,让我们可以对文艺复兴时期城市规划的理想略见一斑。
其实,城市的产生与发展见证着人类从游牧到定居,又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迈向合作共荣的现代文明的历史,而始终贯穿在这历史发展之中的,是人类对其居住环境的不停探索与追求。今天就让我们从西方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看人类的理想如何被历史的发展所影响,而又如何反过来影响历史发展的方向的。
雅典卫城
西方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到前2世纪的古希腊文明,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也可以说起源于这—时代。古希腊自公元前800年至前750年就建立起众多奴隶制城邦或城市国豕。其中,雅典共和制城邦是古希腊最先进的城邦,它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在古希腊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古希腊城市规划成就的最高代表应该属于建筑于古希腊文化鼎盛时期的雅典卫城。它是希腊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精神的象征,更是后来欧洲文明的千年灯塔与坐标原点。让我们就从这里开始这次理想城市之旅吧。
雅典卫城坐落在高于海平面490英尺(约150米)的一个陡峭的山冈高台之上,三面是悬崖。四周环绕着坚固的城墙,仅在西面有一个通道盘旋而上。卫城依山而建,建筑群布局高低错落,主次分明。中央是体量庞大、造型庄重的帕特农神庙,用于祭祀雅典娜。卫城南坡和西北侧分别建有希罗德•阿提库斯剧场和狄奥尼索斯剧场
古希腊的许多城市并不追求平面视图上的平整、对称,而是乐于顺应和利用各种复杂的地形以构成活泼多变的城市、建筑景观,即使像雅典这样重要的城市也没有非常明确的强制性人工规划。古希腊公共建筑及建筑群中最突出的特征是重视人的尺度与人的感受,追求然、宗教和人文的和谐伸展,这是一种早期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布局手法,在城市规划史上获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柏拉图与《理想国》
接下来的一站,让我们来到公元前400年一前300年。长期以来,富有活力的古希腊城邦政治和社会生活带来了政治和哲学思想的空前发展。古希腊人在崇拜众神的同时,更承认人的伟大和崇高,笃信人的智能和力量,重视人的现实生活。浓厚的人本主义氛围对希腊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城市中大量的公共活动又促进了市民平等、自由和荣誉意识的增长。同时,这也是希腊古典文明的最后时期。城邦奴隶制濒危败落,政治动荡,战火频仍。民主派与贵族派的矛盾日益激化,雅典城危机四伏。
古希腊思想家和哲学家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8年一前347年)正是出生于这样一个年代。他创作了一部对话体哲学著作:《理想国》(ResPublica),借用老师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70年——前399年)之口,描述了-个正义之城的理想蓝图,系统地论述了城邦文明的起源、演进和危机,以理念论作为哲学根据设计了一个理想城邦国家的政治制度,在政治、伦理、教育等领域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思想。
我们在考察一个理想城市的设计时,需要考虑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公民精神与社会生活的品质;一是种品质如何通过城市的规划,如街道和建筑的布局来实现。让我们从这两方面来看看柏拉图眼中的理想城市是什么样子的。
首先,柏拉图设计的这个理想城邦通过劳动分工和社会角色的分类来形成城市的秩序。城市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公民依据各自的秉性选择职业,成为哲学家、士兵、工匠、商人、农民,等等,各司其职,心无旁鸾,分工合作,让社会保持普遍的和谐。
城邦的起源由于是每个人无法自足,因此需要更多的人生活在一起,互相交换与帮助,进行社会分工与贸易往来,以换取健康、食物、住所、衣物与其他东西,使得人们在和平与安宁中健康地生活。
——柏拉图《理想国》
在城市的管理方面,柏拉图认为城邦的统治者与人民的关系不应该是一种从属关系,而应该是一种契约关系。同时,公民会接受由国家审查决定的完美的教育,从而形成完美的道德,因此不需要很多琐碎的法律来进行规范。柏拉图心中这个至善至美的“正义之城”追求城市作为整体的和谐与均衡,体现在具有智慧的统治者(“哲人王”),没有私利的护卫者(财产私有公用)和懂得节制的劳动者(人们各安其位)三个阶级的和谐相处之中。
那么这个城市的规划形式是怎样的呢?柏拉图在《克里特阿斯》 (critisa)和《提迈奥斯》(Timaeus)两本对话录中,提到一个传说之城亚特兰蒂斯。这个城市是否真实存在一直是历史学家不断探索的谜题之一,但人们认为柏拉图提到亚特兰蒂斯的目的是给他“理想国”的理念一个形象的实现。这个城市的设计模式为圆形+放射,体现了完美的几何对称性,可能是历史上最早的“圆形城市”之一。这种“社会几何学”的理想设计在后世也不断被采用,体现了人类对理性与和谐之美的追求。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的是,柏拉图的思想对古希腊后期的城市规划,包括希波丹姆斯(公元前498年—前408年)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希波丹姆斯是古希腊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希波丹姆斯模式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与数的和谐,强调以祺盘式的路网为城市骨架,并构筑明确、规整的城市公共中心,以求得城市整体的秩序和美。明确功能分区的增加,区别于古希腊自然式的城市布局,十分适合需要在短时间内建成的新城。在历史上,希波丹姆斯模式被大规模地应用于希波战争后城市的重建与新建以及后来古罗马大量的营寨城,古希腊的海港城市米利都城、普南城等都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这一模式甚至影响了近代西方许多殖民城市的规划形态。希波丹姆斯也因而被誉为“西方古典城市规划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