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不同的文明都认为方格网形是建造城市的最佳方式。就算现在看来,这也是一种合理的布局,规则的道路使人们能够轻松到达城市里的任一目的地。这种规范划一的城市建造,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统治者或政府来制定和执行计划。
在印度河流域文明最古老的一些城市可以看到有规则的方格网布局;但在欧洲,方格网城市被视为项希腊发明。古希腊的希波丹姆斯(Hippodamus ofMiletus,公元前498年一前408年)常被称为“西方古典城市规划之父”,其设计的米利都城被视为方格网城市设计的典范。理想的希腊城市就是一个方形,两条宽阔的纵横“干道”将城市划分为四个区域,一个开阔区域位于中心。城市周围建有城墙,四面城墙中间设有四个城门。
古希腊和后来的罗马帝国都是根据这一模式建造的城市。希腊人称中央空间为广场(Agora)。广场通常用于各种公众集会,包括贸易、法律和政治集会。广场周围是寺庙等重要的公共建筑。罗马人将中央广场称为“Forum”(论坛之意),其用途基本相同(他们借鉴了希腊人的许多创意)。罗马人的城市通常建有圆形的露天剧场或竞技场(Amphitheatres),中央是一片圆开空地,周围环绕着排列多层座位的建筑。在当时常被用作角斗士竞技、战车比赛,还有一些表演和娱乐活动。
中国古代文明也有一个基于方格网的理想城市的清晰设计。《考工记》清楚地记载了这些设计原则。
这一类型的城市由四堵城墙构成一个方形布局,每堵城墙设有三个城门。通往这些城门的道路将城市分成不同的区域。重要建筑(如宫殿和庙宇)都位于城市的中心。开封、长安、洛阳等古代城市都试图遵循这种完美的城市模式来建造。在这些城市中,长安城也许是最接近理想的一个。
Manasara Slipa Sastrm是一部古代印度著作,书中记载着建筑和城市的理想设计。它包含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城镇和城市的规划图,大多数基于方格网形。然而现在的印度,很少有城市包含这些设计的痕迹,后来的建筑看起来采用了其他设计,或者由于城市发展缓慢且没有遵循任何总体规划。这也是在罗马帝国之后的中世纪时期,欧洲出现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