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试验:自然冷却,能效新高
如果把笔记本电脑放在腿上,长时间使用后会感到它在发热。设备过热不仅会影响运行速度,还可能损坏器件、导致火灾。因此,防止设备过热是承载海量数据处理任务的数据中心的主要关注点。
目前,数据中心使用的能源中,有多达40%用于其冷却系统,而随着全球变暖导致气温升高,未来的冷却成本可能会飙升。因此数据中心开发商正在寻找更高效的降温方法,其中一些人将目光投向了海底。
在此背景下,微软启动了“纳蒂克项目”,并于2018年将一个装有864台服务器的数据中心沉入苏格兰海底约35米处,利用自然低温环境进行冷却试验。
在经过两年试验后发现,水下数据中心的故障率极低,864台服务器中仅有8台出现了问题,故障率是地面的1/8。水下数据中心不仅比陆上服务器更稳定,电源使用效率也更高,PUE得分达到1.07。该得分是衡量数据中心效率的标准指标,理想分数为1.0,在此基础上数值越低越好。普通数据中心的平均得分为1.55左右。
微软发言人表示:“虽然目前我们尚未实际运营水下数据中心,但将继续利用纳蒂克项目作为研究平台,探索、测试和验证数据中心可靠性和可持续性方面的新概念,例如液体浸没技术。”
陆地布局:地热核能,清洁供电
尽管海底与太空为数据中心提供了新颖的解决方案,但传统陆基数据中心仍是当前主流。为了提升能效、降低碳排放、实现绿色转型,科技巨头们纷纷布局绿色数据中心,探索利用地热、核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电。
例如,谷歌和Fervo能源公司于2021年开始合作开发下一代地热能源。2023年,该项目已开始为内华达州谷歌数据中心提供3.5兆瓦的无碳电力。
许多大型科技公司也对用核能作为稳定的清洁能源表现出浓厚兴趣。亚马逊最近收购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座核动力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可利用附近总装机容量达2.5吉瓦的核电站生产的电力。
与此同时,微软自2022年以来一直在与专注于脱碳的非营利组织Terra Praxis携手,试图将燃煤发电厂改造成核能发电厂。为此,微软正在训练一个人工智能系统,以简化新型核反应堆建设审批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