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哈工程开展产教融合型科创项目,将学生的创造力与企业的实际生产力对接。
核电站内部氢气多了会发生爆炸,如何从根源上消除这一隐患?哈工程核学院核工程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张奕宸提出监测核电站内部氢气浓度的想法。在老师的鼓励与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他们成功研发出了一款可以从核电站安全壳内将氢气引流出来的监测装置,并凭借这一装置一举夺得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我们到漳州核电站实地考察调研,与核电站一线人员交流,对装置应用有了更深的认识。”张奕宸表示,在装置研发及应用过程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焕乔、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先觉等专家给予了他们指导。学院还积极搭建桥梁,促成了他们与“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直接交流。最终,这项成果被成功运用到“华龙一号”漳州核电1、2号机组。
与氢气监测装置不同,哈工程另一项“挑战杯”特等奖作品——核电领域智能巡检机器人,能在高辐射剂量核环境下,对核电站核心设备、管道进行日常巡检,有效减轻了人员负担并提高了巡检效率。目前,智能巡检机器人在中广核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应用。
通过主动对接行业头部企业院所,哈工程规划设计了“产业命题”型学生创新创业课题,按照“瞄准企业真问题—生成学生真命题—产生产业真成果”的模式推进课题研究。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还催生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创新成果。赵宁波表示:“近年来,学校年均设计学生创新研究‘产业命题’型课题100项,培育孵化20余个大学生‘硬核科技’创新创业团队。”
哈工程校长宋迎东表示,学校将围绕国家需求,打造特色育人品牌,引导青年学子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刻苦学习钻研,勇攀科学高峰,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东北振兴培育更多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