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闭幕的第三届世界大学生水下机器人大赛上,哈尔滨工程大学(以下简称“哈工程”)E唯科创团队包揽了科技含金量最高的AUV赛道冠亚军。
近年来,哈工程以赛促学,打造科创育人新模式,通过参加船模竞速赛、“极速挑战”智能汽车赛、ACM程序设计竞赛等竞赛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国际赛事上多次夺得大奖。
兴趣牵引 竞赛驱动
E唯科创团队是哈工程优秀科创团队的代表之一。自2001年创建以来,E唯科创团队连续七年蝉联中国机器人大赛无人机项目冠军,三次在世界舞台上斩获水下机器人大赛冠军。团队不仅荣获“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还培养出了“载人深潜英雄”唐嘉陵、“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毕升等一系列优秀学员。
哈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学生沈一祺是哈工程E唯科创团队的一员。3年前,他还是一个技术新手,如今他已成为第三届世界大学生水下机器人大赛冠军团队中的软件工程师。正是依托E唯科创团队,沈一祺参与了许多充满趣味与挑战的设计。这激发了他的创新潜能,让他在编程的道路上迅速成长。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哈工程E唯科创团队的指导教师李海波说。李海波被学生们称为冠军“总教头”,培养出了数不清的冠军团队。
“除了兴趣牵引,E唯科创团队育人的另一个秘诀,是让学生在各类赛事中淬炼成才。”李海波表示,在赛事准备期间,学生们不仅要确保作品功能的实现,还需兼顾软件设计、电路硬件搭建、外形结构优化等多个方面。这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思维。
E唯科创团队的成员不仅要经受校赛、省赛、国赛、世界大赛的层层考验,还要在无人机、水下潜器、陆地平衡车、水面无人艇、四轴飞行器等多领域赛道历练。这也是他们能在世界水下机器人大赛中获得优异表现的关键所在。
“通过比赛,学生获得了扎实的知识储备、提升了实践创新能力。”哈工程团委副书记赵宁波表示,为让更多学生受益,哈工程依托学院创新创业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各类赛事,“一院一品”“一院一新”“一院一国际”等特色赛事助力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哈工程形成了以E唯科创团队为高峰,以其他科创团队为高原的科创局面。“我们每年举办‘五四杯’‘启航杯’等校级竞赛30余项,开展各类本科生创新训练项目2000余项,参与人次超万人。”赵宁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