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平台 浙江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浙江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基本情况

工程中心名称:浙江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依托单位:浙江大学

研究类别:应用基础

批准时间:20179

验收时间:20205月(优秀)

依托学科:岩土工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

学术委员会主任:钱七虎院士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龚晓南院士  张建民院士

实验室主任:徐日庆教授

工程中心人员:固定人员51人,副高级或博士学位成员94.1%,其中院士1名,国家杰青1名,青千2名,科研队伍合理,是一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领域的创新团队。

学术委员会

姓名

职称

工作单位

职务

钱七虎

院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主任委员

龚晓南

院士

浙江大学

副主任委员

张建民

院士

清华大学

副主任委员

蔡袁强

教授

浙江工业大学

委员

何川

教授

西南交通大学

委员

朱合华

教授

同济大学

委员

吴伟

教授

维也纳自然资源与生命科学大学

委员

刘汉龙

教授

重庆大学

委员

蔡正银

教授级高工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委员

肖志斌

教授级高工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委员

施祖元

教授级高工

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

委员

徐日庆

教授

浙江大学

委员

张金荣

教授级高工

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委员

定位与研究方向

2020911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提出“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利用地下空间,助力发展绿色建筑和绿色城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2020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指出:空间资源的集约复合利用已成为支撑城市现代化持续发展的标准范式。

地下空间开发趋势:轨道导向、多功能、全深度、紧凑集约、绿色环保。

研究方向一:地下空间开发关键理论(软弱土的弹塑性本构模型、砂土的亚塑性本构模型、软土的流变模型、有限土体土压力计算理论)

研究方向二:地下空间开发关键技术(基坑开挖变形控制技术、盾构管片受力分析及施工控制技术、隧道长期沉降机理及控制技术、地下空间上浮机理及控制技术、可回收锚杆技术、基桩完整性检测技术、多场多尺度数值模拟技术、研究水平与进展)

研究方向三:地下空间开发环境效应及控制(基坑开挖环境效应、盾构隧道施工的环境效应、桩基施工的环境效应、环境影响控制技术)

研究方向四:地下空间开发信息化及风险管理(地下空间开发智慧化监测、人工智能与地下空间开发、地下空间开发安全预警与风险控制技术、多尺度三维地质建模及开发可行性智能决策)


研究水平与进展

中心成立以来承担国家、省部级纵向科研任务52项,重要横向项目100余项。

项目性质

项目类别

项目数量

国家重大基础科研及国家需求关键技术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7

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1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

1

基础科学问题和后备人才培养

国家基金面上项目

19

国家基金青年项目

5

承担国际合作项目3项。

项目/课题名称

负责人

考虑打桩效应海上风电桩基循环演化特性大比尺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杨仲轩

打入桩桩土作用机理、承载特性及其在海洋风电中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NSFC-RS)牛顿高级学者基金)

杨仲轩

砂土中桩土剪切带颗粒破碎细观特性及其承载力时间效应研究

杨仲轩

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8项;出版著作11部。获国内外省部级、全国性行业协会科技成果奖励10项。